
屯田之利。《明史·楊博傳》:“二十五年超拜右僉都禦史,巡撫 甘肅 。大興屯利,請募民墾田,永不征租。”
“屯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屯利指屯田之利,即通過屯田政策積累的物資或財富。該詞由“屯”(聚集、儲存)和“利”(利益、財富)組成,強調通過組織性耕作實現資源積累。
據《明史·楊博傳》記載,明代官員楊博在甘肅巡撫任内“大興屯利”,通過招募民衆墾田并免除租稅,促進農業發展和物資儲備。這一政策體現了屯田制度在古代軍事與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見于曆史典籍,如《明史》等,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屯利是一個漢字詞語,以下對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屯利的意思是囤積財富、聚斂錢財。
屯利的部首是屯(tún),屬于“屮”字旁;總筆畫數為9。
屯利源于《說文解字》,表示聚斂、積蓄之意。
在繁體字中,屯利的寫法保持不變。
屯利在古時候的寫法略有變化,整體結構較簡單,且通常隻用兩個字做代表。
他經營該企業十幾年,屯利頗豐。
屯寶、屯積、屯糧、屯金。
聚斂、積蓄、囤積。
散財、分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