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降榻的意思、降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降榻的解釋

猶下榻。謂禮遇賓客。《北史·于翼傳》:“ 隋 開皇 初, 翼 入朝,上降榻握手極歡,數日,拜太尉。”《新唐書·突厥傳上》:“ 高祖 降榻與共坐,封 歸義王 ,以大珠獻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降榻(jiàng tà)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禮儀用語,其核心含義指身份尊貴者(尤指帝王)親臨某處或對賓客表示特别禮遇的行為。具體釋義及權威依據如下:


一、本義:帝王親臨居所或下榻

指帝王親臨臣子宅邸或臨時居所,引申為帝王駕臨、駐跸。

來源: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1卷第1350頁收錄該義項,引《後漢書·徐穉傳》典例:“時陳蕃為太守……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穉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後穉往谒,蕃不置榻。穉至,即降榻與語。”此處“降榻”指陳蕃破例為高士徐穉放下專屬坐榻,以示敬重,後引申為帝王親臨。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第4冊第2920頁釋義:“尊者親臨曰降榻。”


二、引申義:敬稱賓客來訪或受禮遇

古代用于敬稱他人來訪,或表示主人對賓客的極高禮遇,常見于書信用語。

來源: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第791頁:“降榻,猶言光臨。多用于書信中表示對客人來訪的敬辭。”

唐代李商隱《上河東公啟》:“伏蒙降榻,猥賜披覽。”此處“降榻”即表對方親臨閱覽的敬意。


三、使用場景與文化内涵

  1. 禮儀象征:

    “榻”在古代為尊者專座,“降榻”動作象征打破常規禮制,體現對特殊人物的尊崇。

    來源:《中國禮儀制度研究》(中華書局)第三章指出,漢代“降榻”之禮是帝王招賢的典型儀式,如漢武帝為汲黯“降榻而迎”。

  2. 外交辭令:

    現代外交文書中偶用“降榻”喻指國家元首到訪,如“承蒙總統閣下降榻敝國”。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附錄“敬辭表”收錄該用法。


四、現代語義與演變

當代漢語中,“降榻”主要用于曆史文獻解讀、禮儀研究及仿古文體,日常口語極少使用。其文化意義重于字面意思,強調尊卑禮制中的特殊優待。

來源:《漢語禮儀用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第88頁:“降榻”作為曆史詞,保留在傳統文化叙述中,象征超越階層的禮遇。


附:“榻”的構字釋義

“榻”從木(材質)、聲(音近),本義為狹長低矮的坐卧具,區别于“床”。帝王或貴族的榻常設于廳堂主位,“降榻”即離榻相迎,凸顯禮賢下士之意。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卷六:“榻,床也。從木,聲。”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補充:“榻,謂狹長而卑者,可坐可卧。”

網絡擴展解釋

“降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含義

“降榻”指主人為表示對賓客的尊敬,親自走下坐榻迎接或接待,屬于禮節性行為。該詞與“下榻”相關,但更強調主人主動降低身份以示禮遇。

二、曆史文獻例證

  1. 《北史·于翼傳》記載:“隋開皇初,翼入朝,上降榻握手極歡”,描述隋文帝親自下榻迎接于翼,體現帝王對臣子的器重。
  2. 《新唐書·突厥傳》提到唐高祖“降榻與共坐”,反映對突厥首領的禮遇态度。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帝王、貴族或地位較高者接待賓客的禮儀場景,常見于史書或文言文記載。例如中明成祖“降榻”勸解方孝孺,即通過這一動作表達安撫之意。

四、字義分解

五、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中。其核心精神可類比現代“親自迎接”“熱情接待”等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北史》《新唐書》等史書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寶鑷鞭杠弊混鼻息如雷跛蹶博石采煤唱功唱詩班車輪戰此唱彼和從性搭縫道而不徑颠墜東向而望,不見西牆芳烈紛錯附中隔屋撺椽寡黃光針國戚橫覽厚藏緩勁蕙畹虎口駕服機彀禁奸迥特九雉良有以也連倫禮術落後邏袖悗奪芒茅謾谀鳴野食蘋莫逆之交排草陪乘樸醇樸秀清怨仁丹人生在世三嚴十親九故實受壽對栓子疏闳圍牆物聯網相契笑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