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草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掩以緑蕙,被以江離,糅以蘪蕪,雜以流夷。”《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作“留夷”, 郭璞 注:“ 張揖 曰:留夷,新夷也。” 李善 注:“ 王逸 《楚辭注》曰:留夷,香草。”
“流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出處如下:
流夷指香草名,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植物或自然景物的語境中。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該詞被用于描繪植被繁茂的景象:“掩以緑蕙,被以江離,糅以蘪蕪,雜以流夷”。後世注家如張揖、郭璞等認為,“流夷”即“留夷”,是“新夷”的别稱,可能指芍藥或某種芳香草本植物。
《史記》與《文選》的差異
《史記》原文用“流夷”,而《文選·上林賦》中則寫作“留夷”,兩者為同詞異寫。李善在《文選注》中引王逸《楚辭注》稱“留夷”為香草。
注家解釋
從文獻推測,“流夷/留夷”可能為以下兩種植物:
“流夷”是古代文學中對香草的泛稱,具體所指因文獻版本和注家觀點存在差異,但多與芍藥、辛夷等植物相關。該詞主要用于辭賦中營造自然意象,現代已不常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文選》及相關古注文獻。
《流夷》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遊牧民族或外族。
《流夷》的部首是「禾」,共有12個筆畫。
《流夷》一詞最早見于《漢書·地理志》中,用于描述北方草原地區的遊牧民族。
《流夷》的繁體字為「流夷」,字形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時會将《流夷》寫作「流矣」或「夷人」,來表示遊牧民族的意思。
1. 《流夷》來往于邊塞,成為了當地的一道風景。
2. 這片土地上聚集着各個《流夷》的部落。
1. 《流夷族》:指某個具體的遊牧民族。
2. 《流夷樂器》:指流夷所使用的樂器。
1. 《胡騎》:指與漢族有所區别的遊牧民族。
2. 《蠻夷》:指與中原地區的文化有差異的外族。
1. 《漢族》:指漢民族,是中國主要的民族之一。
2. 《中原》:指中國的中部地區,以漢族的居住區為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