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出;出衆。《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今 諸葛丞相 英才挺出。”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文》詩:“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宋 葉適 《寶谟閣待制中書舍人陳公墓志銘》:“公未三十,心思挺出。”
“挺出”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物理層面的突出
指物體或身體部位向外凸出,如“挺胸”“挺着肚子”。這種用法常見于描述人體姿态或物體形态,例如提到“肚子挺出去”指腹部前凸的體态。
抽象層面的出衆
形容才華、能力等超越常人,如《三國志》中“英才挺出”,杜甫詩句“自謂頗挺出”,均強調傑出特質。葉適《陳公墓志銘》用“心思挺出”,則指思維超群。
二、延伸用法
在近現代語境中,該詞衍生出主動表達立場的意味。如提到“勇敢站出來表達意見”,但需注意這與成語“挺身而出”(、)存在差異:後者特指在危難中主動擔當,而“挺出”更側重表達觀點或顯露優勢。
辨析提示
可通過查字典()或權威詞典()獲取更多例句。
“挺出”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在困難、壓力等情況下堅持、展現出來或突出地顯現出來。
“挺”字的部首是手部(首)和足(部),它的總筆畫數為8。
“出”字的部首是凵,它的總筆畫數為5。
“挺出”一詞源于古代漢字,“挺”字本義表示豎直地伸直、直立。而“出”字表示從裡面或内部移動到外部。
在繁體字中,“挺”字寫作「聽」。
在古代漢字中,“挺”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上部分寫成“⺍”,下部分寫成“冖”,合起來寫成“脆”字形式。
1. 在面對困境時,他挺出了堅強的意志。
2. 雖然累了,但他還是挺着精神堅持了下來。
1. 出挺:表示從内部突出或突破。
2. 挺立:表示豎直地站立。
1. 顯現:表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2. 突出:表示顯著地凸顯或引人注目。
隱蔽:表示隱藏或掩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