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假的意思、拜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假的解釋

拜授臨時官爵。《逸周書·克殷》:“ 叔振 奏拜假,又陳常車。 周公 把大鉞, 召公 把小鉞以夾王。”《三國志·魏志·鄧艾傳》:“銜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惡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新唐書·河間王孝恭傳》:“明年,拜 信州 總管,承制得拜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拜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拜授臨時官爵,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拜假”指古代君主或掌權者授予官員臨時性、非正式的職位或爵位,通常用于特殊時期(如戰争、政權更疊)或安撫歸附者。該詞由“拜”(授予官職的禮儀)和“假”(暫代、臨時)組合而成,強調官職的暫時性。


二、文獻例證

  1. 《逸周書·克殷》
    記載周武王伐纣後,叔振通過“拜假”儀式授予周公、召公臨時職權,輔佐新政權。
  2. 《三國志·魏志·鄧艾傳》
    鄧艾在平定蜀漢後,通過“承制拜假”授予歸附者臨時官職,以穩定局勢。
  3. 《新唐書·河間王孝恭傳》
    唐初李孝恭任信州總管時,被允許“承制得拜假”,即根據實際情況任命臨時官員。

三、現代應用

“拜假”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作為曆史或文學研究中的術語出現。其概念可類比現代“臨時任命”“代理職務”等制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逸周書》《三國志》等原文,或查閱權威曆史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拜假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于表達請假或放假的意思。該詞的拆分部首為手和句,共有8個筆畫。拜假一詞的含義源自古代的官方請假方式,需要以手叩地示意脫離勞役。在繁體字中,拜假通常是以「拜假」的形式來表示。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拜假以「拜去決」的形式呈現,其中的「去」是決字的異體字。 以下是一些關于拜假的例句: 1. 我要拜假兩天去參加婚禮。 2. 春節是我們公司放假最長的時間,大家都可以拜假回家過年。 一些與拜假相關的詞彙包括請假、休假、放假等。請假指的是向上級或單位申請暫時離開工作崗位的意思;休假表示放假休息,常用于指較長時間的休息;放假是指正式獲得休息的時間,一般是根據法定規定的假日來決定。 拜假的反義詞可以是上班,即回到工作狀态;在請假方面,則可以有出勤、在崗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