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有用之才。 唐 韓愈 《薦士》詩:“幸當擇珉玉,寧有棄珪瑁?” 宋 王令 《答束徽之索詩》詩:“珉砆不施功,徑欲制珪瑁。幸此不我陋,教誨日陳告。”
“珪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拼音為guī mào(或部分文獻注音為jué mào),其核心含義為“比喻有用之才”。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通過玉器的珍貴性隱喻人才價值,常見于唐宋詩文,需結合古典文獻理解其深意。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韓愈集》或宋代文人作品。
珪瑁是一個漢字,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玉和石,總共有17畫。這個詞在《康熙字典》中被收錄,意思是指一種貝類動物的殼,又稱為玳瑁。這種動物的殼材質堅硬,通常用于制作珠寶、工藝品等。
珪瑁這個詞的繁體字是「瑰脈」,由「瑰」和「脈」兩個字組成。瑰字的意思是指美好、珍奇,脈字則意味着貝類動物的殼,與珪瑁的意思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珪瑁的寫法是較為繁複的。「玉」和「石」字是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來表達的,較為複雜。而現代的簡化字則将其簡化為「王」和「石」的組合,使得書寫更加簡便。
以下是珪瑁這個詞的例句:
1. 他佩戴着一條珪瑁制成的項鍊,十分顯眼。
2. 這幅畫上繪制了一隻珪瑁悠然自得地遊弋在池塘中。
3. 古代貴族常常将珪瑁殼制成酒杯,以示其貴族身份。
以下是一些與珪瑁相關的詞彙:
1. 組詞:珪瑁殼、珪瑁工藝、珪瑁制品、珪瑁項鍊。
2. 近義詞:玳瑁、玳瑁殼、貔貅殼。
3. 反義詞:石頭、貝殼、玻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