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沈心工的意思、沈心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沈心工的解釋

(1870-1947)音樂教育家。上海市人。1902年赴日本,在中國留學生中舉辦“音樂講習班”。次年回國,在南洋公學附屬小學任教。曾采用外國歌曲曲調填配新詞,用作中小學生和學前兒童的唱歌教材。編有《學校唱歌集》、《民國唱歌集》和《心工唱歌集》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沈心工(1870-1947),是中國近代音樂教育家、學堂樂歌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中國學堂樂歌之父”。其名字在漢語詞典及音樂史語境中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1. 身份定義

    沈心工專指清末民初的音樂教育家沈慶鴻(字心工)。他是中國近代學校音樂教育的開拓者,緻力于将西方音樂教育體系引入中國新式學堂,并通過創作和推廣“學堂樂歌”革新傳統音樂教育模式 (《中國音樂詞典》)。

  2. 曆史貢獻

    他率先編寫出版《學校唱歌集》(1904年),系統收錄其創作的樂歌作品,如《體操-兵操》(後稱《男兒第一志氣高》)、《黃河》等。這些作品将西方曲調填以中文歌詞,宣揚愛國思想與科學精神,成為新式教育的重要載體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教學參考圖庫》)。

  3. 文化影響

    “沈心工”一詞象征中國近代音樂教育的轉型。他推動“樂歌課”成為學堂必修科目,奠定了音樂在教育中的地位,其創作實踐促進了中西音樂文化的早期融合,對後世音樂發展影響深遠 (《上海音樂學院院史》)。

網絡擴展解釋

“沈心工”一詞有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作為曆史人物(主要含義)

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慶鴻,字叔逵,是中國近代音樂教育家、學堂樂歌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貢獻包括:

  1. 音樂教育:1902年赴日本留學期間組織“音樂講習會”,回國後在南洋公學附屬小學推廣音樂教育,将外國曲調填詞改編為適合中國學生的歌曲。
  2. 作品成就:編有《學校唱歌集》《心工唱歌集》等教材,最早采用白話文創作歌詞,内容貼近兒童生活,如《體操—兵操》《竹馬》等。

二、作為成語(少數資料提及)

個别詞典(如查字典網)将其解釋為成語,含義為“心思沉靜,工作勤奮”,由“沈心”(專注)和“工”(勤勉)組合而成,形容專注且努力的狀态。但此用法在權威文獻中較少見,需注意語境區分。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涉及曆史或音樂領域,通常指向人物;若用于描述個人狀态,可能參考成語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察察承顔候色伧儜斥仙待用盜暴釘钯恩允飛旋幅蒲夫妻幹黩根絕鞲采估客樂函杖鲎醢毀不危身回娘家毀碎回運呼響煎沸簡練幾殆驚濑鏡象京音大鼓稷食廉訪使者連踵淋漏林趾骊珠籠鳥池魚路塞律例館撓志盤雕皮裡陽秋乾菜氣節磬人全運會容畜勝遇濕氣視人如傷踏月騰歡窪地王家癖蜿蜷抆淚無如之何鄉壩頭相藍獻禦小康之家邪魔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