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稷谷為飯。《禮記·玉藻》:“子卯,稷食素羹。” 孔穎達 疏:“稷食者,食飯也,以稷穀為飯,以菜為羹而食之。”
“稷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解析:
基本含義
指以稷谷為主食的飯食。稷(jì)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通常指粟(谷子)或黍類作物。因此,“稷食”字面意義為用稷米烹制的飯食,常用于形容簡樸的飲食,如《禮記·玉藻》提到“子卯,稷食素羹”,孔穎達疏注為“以稷穀為飯,以菜為羹而食之”。
引申與祭祀文化
在古代祭祀中,稷因象征五谷之首,常作為祭品獻給神靈,祈求豐收。此時“稷食”不僅指糧食本身,更承載着對豐饒的祈願,如《詩經·王風·黍離》中“彼稷之苗”即與農耕文化相關。這種用法體現了稷在中華文明中的神聖地位。
詞義争議與考據
關于“稷”的具體指代存在分歧:一說為粟(谷子),另一說為不黏的黍類作物。這種差異源于古代文獻記載的多樣性,但均指向其為古代北方主要糧食作物。
提示:若需了解更詳細的古代飲食制度或稷的農業地位,可參考《禮記》相關篇章或農史文獻。
《稷食》是一個漢字詞組,意為“稷谷的食物”。稷谷是古代的一種主要糧食作物,所以稷食指的就是稷谷所熬制的食物。
《稷食》由兩個部首組成:禾部和食部,其中禾部表示與植物有關,食部表示與食物有關。這個詞的筆畫數是11畫。
《稷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稷食》一篇,該篇是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之一,描述了人們供奉稷谷的儀式和緬懷先祖的情感。在傳承中,《稷食》被用來指代稷谷熬制的食物。
繁體字形為「積食」。
根據曆史演變,古時候《稷食》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常見的古字形包括「稷飠」、「積食」等,但這些寫法仍傳達着同樣的意思。
1. 在古代,朝廷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稷食祭祀活動。
2. 每到豐收季節,人們都會以稷食為主菜,慶祝豐收的喜悅。
稷谷、稷糠、稷麥、吃稷食
稷糧、稷米、谷物食品
肉食、素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