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官名。本名走馬承受。諸路各一員,隸經略安撫總管司,無事歲一入奏,有邊警則不時馳驿上聞。 政和 六年改為廉訪使者。 靖康 初複舊名。廉,通“ 覝 ”。參閱《宋史·職官志七》。
“廉訪使者”是宋代設置的監察官職,其職能和演變過程如下:
廉訪使者最初名為“走馬承受”,隸屬于經略安撫總管司,主要負責地方監察事務。其主要職責包括:
“廉”通“覝”(lián),意為察訪、監察,凸顯其監督職能。該職官名稱體現了以廉政為核心的職責定位。
廉訪使者與元代的“肅政廉訪使”一脈相承,是宋元時期中央集權下強化地方監察的典型制度設計。其職能範圍涵蓋司法、吏治,對後世監察體系影響深遠。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職能案例,可參考《宋史·職官志七》等文獻。
廉訪使者是指被派往各地以調查、檢舉及監督官員廉政紀律和政府行政情況的特派員。他們的職責是保持政府的廉潔和公正。
廉:左右結構,部首是廣,共5畫。
訪:上下結構,部首是言,共7畫。
使:左右結構,部首是人,共8畫。
者:上下結構,部首是⺮,共8畫。
“廉訪使者”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的官制制度。在明清時期,廉訪使者被委派到各地,負責查察地方官員的廉潔情況,并向中央反映情況。這一制度體現了中央政府對廉政的重視,也為廉政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持。
在繁體漢字中,廉訪使者的字形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的書寫與現代有所區别,而廉訪使者在古代的寫法為:
廉:從廣,從廠,從斤,從工,從木;從開口,從将,從口,從艾,從羽;從艮,從穴,從卩。
訪:從言,從約,從立,從趕,從瓦,從勺,從口。
使:從人,從疾。
者:從⺮,從⺍,從卩。
1. 廉訪使者秉公執法,嚴肅查辦腐敗官員。
2. 希望廉訪使者能夠揭露官員的不廉行為,為人民提供幹淨的政府。
1. 廉政:指廉潔而公正的政治行為。
2. 訪問:指去拜訪、調查、探訪。
3. 使命:指派遣的任務或責任。
1. 廉政督察
2. 反腐敗調查員
貪污官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