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鲎肉醬。 宋 陸遊 《春晚小飲》詩:“小兒偶得官樓酒,鱟醢鰌乾一醉同。”
“鲎醢”是一個由“鲎”和“醢”組成的複合詞,需拆解分析:
鲎(hòu)
指鲎科動物,俗稱“馬蹄蟹”,屬于海洋節肢動物,現存種類極少(如中華鲎)。其血液含銅離子呈藍色,醫學上用于檢測細菌内毒素。古代文獻中,鲎殼曾被用作炊具或藥材。
醢(hǎi)
古漢語詞彙,有兩種含義:
“鲎醢”的可能含義
結合兩字,可能指:
注意:該詞非常冷僻,未見于權威古籍或現代常用文獻,具體語境需結合出處進一步考證。若涉及學術研究,建議核查原始文獻或咨詢古漢語專家。
《鲎醢》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的是一種由鲎制成的調味品。鲎是一種海洋生物,醢則是指研磨成醬汁的食物。
《鲎醢》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魚(魚部)和酉(酉部)。
根據筆畫順序,鲎的部首魚有11畫,而酉的部首酉有7畫。因此,《鲎醢》的總筆畫數為18畫。
《鲎醢》是一個較為古老的詞彙,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鲎作為一種海洋生物,常可在中國的海洋中發現。而醢則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傳統調味品。
在繁體字中,《鲎醢》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些不同于現代。根據考古和文字學的研究,鲎的古時候寫法為“鰩”,而醢的古時候寫法為“醳”。
1. 他加了一勺鲎醢,使得湯的味道更加鮮美。
2. 這道菜中使用了新鮮的鲎醢作為調料,令人回味無窮。
組詞:鲎汁(由鲎制成的汁液)、鲎皮(鲎的皮膚)、醢汁(由研磨成醬汁的調味品)。
近義詞:鲎醬、鲎沙司。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