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lk in the moonlight] 指在月下散步
亦作“蹋月”。1.踏着月色。 元 薩都剌 《偶成》詩之二:“明日醉騎五花馬,吹簫踏月過 揚州 。”《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荊公 登輿,分付快走。從者跟隨踏月而行。” 錢锺書 《圍城》三:“吃了晚飯,因為鎮天沒活動,想踏月散步。”
(2).月下散步。 唐 溫庭筠 《秘書劉尚書挽歌詞》之二:“折花兼蹋月,多唱 柳郎 詞。”《三俠五義》第五一回:“不想昨晚住在山下店裡,公子要踏月,走至松林,出來一隻猛虎把公子背了去。” 徐遲 《草原上的鑽機》:“小木屋外面,一片銀光灑在草原和小山上,在分隊部前面,還有幾個年輕人在踏月。”
“踏月”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tà yuè,其核心含義為在月下散步或踏着月色行走,常用于描繪詩意的夜間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詞源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集(如《全唐詩》)。
踏月是一個成語,表示以步行的形式行走在月亮上。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踏和月。踏的拆分部首是足,并且寫作5畫;月的拆分部首是⺝,并且寫作4畫。
踏月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詩歌和文言小說。人們在古代常常用這個詞來表達詩意和浪漫情懷。在古代漢字中,踏月的寫法有時候是“䟽月”,其中䟽是現代漢字“辰”的異體字。
在繁體字中,踏月的寫法是「踏月」,相比簡體字稍有差異。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踏月的寫法還略有不同,有時候會使用「蹋月」來代替。但是無論是哪種寫法,都傳達着人們對于浪漫、詩意和夢幻的向往。
以下是一些關于踏月的例句:
1. 她輕輕踏月,如同仙子一般優雅。
2. 他在月光下踏月而行,一步步接近他的愛人。
3. 那個夏夜,我和他一起踏月到海邊。
除了踏月這個詞,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語:
1. 臨風憑欄:指站在高處,靠着欄杆欣賞風景。
2. 登高望遠:表示站在高處,向遠處眺望。
3. 浪漫:指具有詩意和夢幻的情調。
與踏月相反的詞語是離月,意思是遠離月亮。
最後,踏月這個詞在中國文化中代表了一種詩意、浪漫和夢幻的情懷,通過它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在明月下徜徉的美妙景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