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nomous heart;as fierce as the mouth of a snake or the sting of a bee] 比喻一個人心腸極其惡毒
蛇口蜂針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指毒蛇的利齒與胡蜂的毒針,比喻言辭或手段極為惡毒陰險,常用來形容人說話刻薄狠辣或行事歹毒。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構成
“蛇口”指毒蛇的牙齒(分泌毒液),“蜂針”指蜂類尾部的毒刺。兩者均代表自然界中極具攻擊性與緻命性的微小武器。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2卷,第135頁
比喻義
引申為言語或行為帶有強烈的惡意與傷害性,強調其隱蔽而劇烈的毒性。例如:
“他表面客氣,實則蛇口蜂針,句句暗藏譏諷。”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第1154頁
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第987頁
該成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如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那陳秀才專行蛇口蜂針之事,挑唆鄰裡相争。” 後成為固定用法,強調表面不露聲色卻暗施毒手的行徑。
來源:《中國成語通檢》,北京大學出版社,第402頁
綜合來源:《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廣東教育出版社,第768頁
“蛇口蜂針”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hé kǒu fēng zhēn,主要用來形容言辭或行為帶有極強的攻擊性和傷害性,具體解釋如下:
比喻惡毒言行
成語結合“蛇的毒牙”和“蜂的毒針”兩種意象,比喻言辭刻薄、手段狠毒,常用于描述心腸歹毒或說話尖酸之人。例如:
他的批評如蛇口蜂針,令人難以忍受。
象征危險與傷害
“蛇口”象征隱秘的威脅,“蜂針”則代表直接的刺痛,整體強調言語或行為帶來的雙重傷害性。
適用場景
多用于貶義語境,如形容刻薄之人、惡意的批評或陰謀手段。例如:
近反義詞
“蛇口蜂針”通過生動的自然意象,濃縮了漢語中對人性惡意的刻畫,常用于文學、日常對話中強調言語或行為的毒辣。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可參考權威詞典(如、7、9)。
阿炳鼇裡奪尊寶帚巴望鄙樸不表不須長姣澄清天下吃一塹酬物傳湯大汶口文化大姒頂名趸賣反右派鬥争奉粟奮鱗分星撥兩廣術關荊觚木咭咭呱呱精誠團結禁牌即行軍法從事開正酷忍類丑雷陣雨奁匣嫠惸賣空鳴鑰咪唑木蕖甯儉虔刀千和七策五成慶色情深一往氣踰霄漢筌蹏一悟神道視死如生守故簨軸撻市完密未如委它文心雕龍五官郎鮮翠崄很小傳胪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