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傳胪的意思、小傳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傳胪的解釋

科舉時代,殿試後宣讀皇帝诏書和登第進士名次,叫傳胪。 清 制,四月二十一日殿試,二十五日傳胪。殿試後,閱卷大臣列甲第名次,進呈欽定,于二十四日先拆前十卷,按名引見,叫小傳胪。參閱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傳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小傳胪”是清代科舉制度中的一個特定術語,主要用于殿試後的流程,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科舉制度中的定義

  1. 基本流程
    清代殿試結束後,需經曆兩個關鍵環節:

    • 殿試時間:四月二十一日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
    • 傳胪大典:四月二十五日公布進士名次,宣讀诏書,稱為“傳胪”。
  2. 小傳胪的作用
    在正式傳胪前一日(四月二十四日),閱卷大臣會将前十名進士的試卷進呈皇帝欽定名次,隨後按名次引見考生,此過程稱為“小傳胪”。其目的是讓皇帝提前确認并接見前十名,确保最終名單無誤。

二、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小傳胪”作為成語,形容才能或地位雖低但貢獻突出的人,并附會唐代官員楊宗保的故事。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曆史文獻支持,更可能是現代引申的比喻義,需謹慎對待。

三、總結

核心含義:在科舉制度中,“小傳胪”特指殿試後欽定前十名進士并引見的程式,是清代選拔人才的重要環節。
注意:若需引用成語用法,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并核實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小傳胪的意思

《小傳胪》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分别是《小傳》和《胪》。

《小傳》指的是短小的傳記或小傳,其中記述了人物的生平、事迹等内容。

《胪》在古代指的是官吏的職位,主要負責接待賓客、辦理外事等事務。

因此,整個成語《小傳胪》指的是短小而精要的官員履職經曆或人物的簡短描述。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小傳胪》中的每個字都有它們的部首和筆畫:

《小》的部首是小,筆畫數為3。

《傳》的部首是亻(人),筆畫數為9。

《胪》的部首是⺌(肉),筆畫數為10。

來源

《小傳胪》這個成語的來源不太确切,但在明代的《太常書案·小傳胪傳稿》中首次出現。

它與古代官員稱為胪的職位有關聯,用來形容描述短小而精要的人物或事物。

繁體字

《小傳胪》的繁體字為「小傳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小傳胪》的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傳》字可能會寫成「傳」,《胪》字可能會寫成「褸」。

例句

他的履曆雖然不長,卻是一部《小傳胪》,簡單而有力地向人們展示了他的才能和成就。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小傳記、胪傳、小小冊、微小之事

近義詞:精華、精粹、簡要、概要

反義詞:大篇幅、冗長、龐雜、複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