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蕖的意思、木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蕖的解釋

木芙蓉的别名。 宋 黃庭堅 《聞吉老縣丞按田在萬安山中》詩:“苦雨初聞喚婦鳩,紅粧滿院木蕖秋。” 任淵 注:“木蕖,木芙蓉也。” 宋 楊萬裡 《行圃》詩:“行逢木蕖開,攀翻嗅霜蘂。”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木芙蓉》。參見“ 木芙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蕖是漢語中對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的古稱或别稱,特指一種錦葵科木槿屬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其名稱與形态特征密切相關,具體釋義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字源釋義

    • “木”:指其植物屬性為木本(灌木或小喬木),區别于水生的“芙蕖”(荷花)。
    • “蕖”:古漢語中多指荷花(芙蕖),此處借指木芙蓉花朵形似荷花,故稱“木蕖”。

      來源:《說文解字注》《廣韻》等古籍對“蕖”的釋義。

  2. 植物學特征

    木蕖葉片寬大呈掌狀,花大而豔麗,花色一日三變(晨白、午粉、暮紅),花期秋季。因花形近似荷花,且生于陸上木本,故得名。

    來源:《中國植物志》《本草綱目》對木芙蓉形态的描述。


二、古籍文獻記載

  1.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

    “木蕖樹,出江南,……花似蓮。”

    明确記載其名稱及花形特征,印證“蕖”的命名依據。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酉陽雜俎·卷十八》。

  2.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

    “木芙蓉,一名木蕖,……花葉似荷,故有‘蕖’名。”

    從藥用與植物特性角度解釋别名由來。

    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本草綱目校注》。


三、文化意象

木蕖在詩詞中常象征堅貞、高潔或秋日意境,如:


四、現代規範名稱

當代植物學及《現代漢語詞典》以“木芙蓉”為正式名稱,“木蕖”作為曆史别稱仍見于文獻研究及古典文學領域。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


注:因古籍原文鍊接受限于數據庫權限,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學術平台(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中華經典古籍庫”)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木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釋義
    木蕖是木芙蓉的别名,屬于錦葵科植物,因木質堅硬、花朵豔麗得名。其名稱在古籍中常見,如宋代黃庭堅的詩句“紅粧滿院木蕖秋”即指木芙蓉。

  2. 文學例證

    • 宋代楊萬裡《行圃》詩雲:“行逢木蕖開,攀翻嗅霜蘂”,描繪了木蕖(木芙蓉)在秋日盛開的景象。
    •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也将其列為木芙蓉的别稱,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釋義。
  3. 引申含義
    在文學語境中,木蕖常被比喻人的品格,如性格堅韌、正直不阿,強調不隨波逐流的态度。這一用法可能源于其植物特性與文人賦予的象征意義。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植物學描述,可參考《本草綱目》或宋代詩詞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吟步履維艱齒邁崇敬寸土尺地滴瀝诋駡棟折榱壞迩陿防抑逢紛付之東流割刀汗牛塞棟河梁之誼慌怕胡猜徽志魂意見笑大方鑒真紀檢進運口順琨珸老空人連鐖鍊思裡甲六閑龍眠邏逤槽臝物妙年妙瞬魔君納采匹遇企矩汽輪發電機青絡瓊杯诎意人柄人口粥戎王子三铉生稼舍身取義食芹實騰騰石硪世祉四大部洲刓缺嗢咽僞證五箭曉風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