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鑰的意思、鳴鑰的詳細解釋
鳴鑰的解釋
古代管樂器名。
詞語分解
- 鳴的解釋 鳴 (鳴) í 鳥獸或昆蟲叫:鳴啭。鳴唱。鳴叫。鳴禽。鳥鳴。 發出聲音,使發出聲音:鳴響。鳴奏。孤掌難鳴。 聲明,發表意見、情感:鳴謝。鳴冤。百家争鳴。 聞名,著稱:“以文鳴江東”。 筆畫數:; 部
- 鑰的解釋 鑰 (鑰) è 開鎖或上鎖的用具:鎖鑰(a.“鎖”和“鑰”;b.喻重要關鍵;c.喻邊防要地,如“北方鑰鑰”)。 鑰 (鑰) à 義同(一):鑰匙(開鎖、上鎖的用具。“匙”讀輕聲)。 筆畫數:; 部
專業解析
“鳴鑰”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現代常用義有所不同,主要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解釋:
一、本義:吹奏管樂器“籥”
- “鑰”通“籥”(yuè):在古代漢語中,“鑰”常作為“籥”的通假字。“籥”是一種古老的管樂器,形似笛或排箫,有三孔或六孔,常用于古代祭祀、禮儀場合的雅樂演奏中。
- “鳴”指吹奏發聲:“鳴”在此意為使樂器發出聲響。
- 組合義:因此,“鳴鑰”最直接、核心的含義是指吹奏籥這種管樂器。這描繪了一種具體的音樂演奏行為。
二、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 禮樂文明的象征:由于“籥”常用于莊重的祭祀、典禮音樂(如周代的雅樂),“鳴鑰”便成為古代禮樂制度和文化的一種象征,代表着秩序、和諧與莊嚴。例如,《詩經》中描繪的禮儀場景就可能包含“鳴鑰”。
- 泛指演奏音樂:在更寬泛的語境下,“鳴鑰”有時也可引申指演奏音樂的行為,尤其是在莊重或儀式化的場合。
三、使用場景
- 該詞主要用于描述或指代古代的禮儀活動、宮廷雅樂或文獻記載中的音樂場景。
- 在現代漢語日常使用中,“鳴鑰”一詞已非常罕見,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化、音樂史或解讀古典文獻的語境中。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對“籥”的釋義明确其為古管樂器,并指出“鑰”是其通假字,為“鳴鑰”的本義提供了最權威的詞典依據。該詞典由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
- 《詩經》及古代注疏:如《詩經·邶風·簡兮》中“左手執籥,右手秉翟”的記載及漢代毛亨的傳注(“籥,六孔”)等,提供了“籥”作為樂器的早期文獻證據和使用場景 。
- 古代禮樂制度文獻:如《周禮·春官》等典籍中關于樂器和禮儀用樂的記載,印證了“籥”在禮樂活動中的地位。
- 音樂考古學研究:如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時期排箫(與籥類樂器相關)等實物證據,佐證了這類樂器的形制和存在 。
“鳴鑰”意指吹奏古代管樂器“籥”,是古代禮樂活動中的重要行為,象征着莊重與和諧的文化内涵。其核心在于“籥”作為樂器的屬性,“鳴”指吹奏動作。該詞屬于古語詞,現代極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鳴鑰”一詞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和發音區分:
一、作為古代管樂器(拼音:míng yuè)
-
基本含義
指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名稱,具體形制和演奏方式已不可考,多見于古籍記載。
-
文獻依據
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權威工具書均明确标注此義項,且注音為“yuè”,與“鑰”在古漢語中表示樂器的用法一緻。
二、作為成語(拼音:míng yào)
-
基本含義
形容警惕、小心,典故源于春秋時期齊宣王藏鑰匙并用鼓聲提醒自己的故事。
-
詞源解析
- 鳴:發聲提醒
- 鑰:鑰匙
組合後引申為通過聲音警示以防範風險。
補充說明
- 讀音差異:兩種含義的發音不同,樂器義讀“yuè”,成語義讀“yào”。
- 使用頻率:樂器含義在古籍中更常見,而成語用法較少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建議優先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的樂器解釋,成語用法需謹慎考證具體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鼈靈并肩逋客不自意操觚稱錘出言有章刺天單盡典籤東奔西走返返訪事發炎飛幕鳳腦香輔贊高明共患股份制皇祖妣胡畫焦圈兒景深金炬近旁雞頭米劇難黎弓林囿偻數魔祟柰河凝肅跑信跁跒爬沙篷船破落那仆食起岸前失潛水衣洽友犬夷羣小搔動商品流通生棟申恨十大洞天樹俗立化松柏之客溲浡損瘦通賈圖理文法學邪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