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nomous heart;as fierce as the mouth of a snake or the sting of a bee] 比喻一个人心肠极其恶毒
“蛇口蜂针”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é kǒu fēng zhēn,主要用来形容言辞或行为带有极强的攻击性和伤害性,具体解释如下:
比喻恶毒言行
成语结合“蛇的毒牙”和“蜂的毒针”两种意象,比喻言辞刻薄、手段狠毒,常用于描述心肠歹毒或说话尖酸之人。例如:
他的批评如蛇口蜂针,令人难以忍受。
象征危险与伤害
“蛇口”象征隐秘的威胁,“蜂针”则代表直接的刺痛,整体强调言语或行为带来的双重伤害性。
适用场景
多用于贬义语境,如形容刻薄之人、恶意的批评或阴谋手段。例如:
近反义词
“蛇口蜂针”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浓缩了汉语中对人性恶意的刻画,常用于文学、日常对话中强调言语或行为的毒辣。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可参考权威词典(如、7、9)。
蛇口蜂针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蛇口、蜂和针三个字组成。蛇口是指蛇的嘴巴,蜂是指蜜蜂,针则是用来刺戳的尖锐工具。
蛇口蜂针的部首分别为蛇的嘴巴部首(蛇口部首)、虫部首(蜂部首)和金属部首(针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7画,蛇口部分为6画,蜂部分为9画,针部分为2画。
这个词语的来源比较特殊,是由著名的现代汉语言学家杨伯峻先生提出的。他研究了一些古代文献,发现了一个描述中医知识的典籍中有这个词语。而且,杨伯峻先生对这个词的意义进行了重新解释。他认为“蛇口蜂针”是指暗中进行的破坏、危害或刺激行为。
蛇口蜂针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蛇口蜂針」。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在古时候蛇口蜂针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蛇字在古时候中的写法为“蟒”,蜂字的古代写法为“憑”,针字的古代写法为“鉦”。所以,在古代的汉字书籍中,蛇口蜂针被写作“蟒憑鉦”。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趁着夜深人静,用蛇口蜂针捅破了对方的轮胎。”
蛇口蜂针的一些相关词语包括:蛇鼠一窝、蝎心狼肺、蛇蝎心肠等。它们都有类似的意义,指某人心思险恶,行为卑鄙。
蛇口蜂针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与其相对的词可能是正直、善良等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