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神道的意思、神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神道的解釋

(1) [legend of ghosts]∶民間指鬼神禍福的迷信說法

(2) [gods] [口]∶指神靈

(3) [tomb passage;path leading to a tomb]∶又稱“墓道”

(4) [one's manner isn't normal] 〈方〉∶形容言談舉止不太正常

這個人有點兒神道,托他辦事大概靠不住

詳細解釋

(1).神明之道。謂鬼神賜福降災神妙莫測之道。《易·觀》:“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孔穎達 疏:“微妙無方,理不可知,目不可見,不知所以然而然,謂之神道。”《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敷皇極以創業,協神道而大寧。” 張載 注:“協和神明之道,而天下大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夫神道闡幽,天命微顯。”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五篇:“﹝ 幹寶 ﹞嘗感於其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氣絶復蘇,自言見天神事,乃撰《搜神記》二十卷,以‘發明神道之不誣’。”

(2).猶神術。《後漢書·方術傳下·左慈》:“少有神道。嘗在司空 曹操 坐, 操 從容顧衆賓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 吳 松江 鱸魚耳。’ 元放 ( 左慈 )於下坐應曰:‘此可得也。’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

(3).神祇;神靈。 唐 韓愈 《禘祫議》:“禘祫之時, 獻祖 宜居東向之位, 景皇帝 宜從昭穆之列。祖以孫尊,孫以祖屈,求之神道,豈遠人情?”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一》:“﹝ 周憬 ﹞臨死謂曰:‘ 比幹 , 紂 之忠臣也;倘神道有知,明我以忠見殺。’”《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正月十八日, 鐵溪 裡的‘神道’出現,滿城人家,家家都要關門躲避。”

(4).墓道。謂神行之道。《漢書·霍光傳》:“太夫人 顯 改 光 時所自造塋制而侈大之。起三出闕,築神道。”《後漢書·中山簡王焉傳》:“大為修冢塋,開神道,平夷吏人冢墓以千數。” 李賢 注:“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标,謂之神道。”

(5).俗語。謂了不起,有本領;精神強悍。如:這個小孩真神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神道”一詞含義豐富,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化背景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層面:

一、哲學與宗教含義

  1. 《易經》中的“神明之道”
    源自《易經·觀卦》:“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此處“神道”指自然規律與天道運行的玄妙法則,強調其不可測性,後引申為通過宗教教化民衆的治國理念。

  2. 日本傳統宗教
    指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以自然崇拜為核心,信仰萬物有靈(如動植物、山川等),屬于泛神論體系。

二、文化與社會應用

  1. 墓葬文化中的“墓道”
    漢代以後,“神道”指陵墓前的通道,常以石柱、石碑等作為标志,象征通往神靈世界的路徑。

  2. 中醫術語
    為督脈穴位名,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别名“沖道”,最早記載于《針灸甲乙經》。

三、方言與文學延伸

  1. 方言中的特殊含義
    部分地區用“神道”形容人言行異常或精神強悍,如“這人有點神道”。

  2. 仙俠文學中的體系
    在古典仙俠作品中,“神道”常指神靈的修行規則或力量層級,與“仙道”“人道”形成三界結構,例如《魔門大玩家》中的相關設定。


該詞涵蓋哲學、宗教、民俗、醫學等多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究日本神道教或中醫穴位等細節,可查閱對應文獻或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神道是什麼意思

神道是指日本的傳統宗教體系,也被稱為“神道教”。這是一種将神明視為最高存在,并将其供奉和崇拜的宗教信仰。

拆分部首和筆畫

神道的部首為示,筆畫數為10。

來源

神道一詞源于漢語,最早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出現。隨着文化交流,它被引入到日本,并發展成為了日本的國教和主要宗教之一。

繁體字

繁體字“神道”的寫法是“神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神道的寫法與現代相似,為“神道”。

例句

1. 他們深信神道中的神明會保佑他們平安無事。

2. 在日本神道的儀式中,人們會向神明敬獻鮮花和香燭。

組詞

神道神社、神道信仰、神道教、神道文化

近義詞

神仙信仰、神祗崇拜、宗教崇拜

反義詞

無神論、非宗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