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氣昂揚,直沖雲天。形容魄力、勇氣非常大。霄漢,雲霄和銀河。《南史·齊紀上·高帝》:“公受命宗祊,精貫朝日,擁節和門,氣踰霄漢, 破釜 之捷,斬馘蔽野, 右梁 之戰,禽其渠帥,保境全人, 江陽 即序,此又公之功也。”
“氣踰霄漢”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拼音:qì yú xiāo hàn
注音:ㄑㄧˋ ㄩˊ ㄒㄧㄠ ㄏㄢˋ
含義:形容正氣昂揚、魄力或勇氣極大,氣勢如直沖雲霄和銀河般壯闊。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南史·齊紀上·高帝》,原文為:“公受命宗祊,精貫朝日,擁節和門,氣踰霄漢。”,用于贊頌人物的卓越膽識與恢弘氣魄。
三、結構與解析
四、近義詞與用法
近義詞如“氣淩霄漢”,多用于描述英雄人物、重大成就或恢弘場景,如:“他的演講氣踰霄漢,震撼全場。”
五、使用場景
適用于文學創作、曆史評述或正式場合,褒揚個人或集體的堅定意志與強大氣場。
《氣踰霄漢》是一個成語,意為英氣超群,威風凜凜。形容人的氣質高雅雄偉。
《氣踰霄漢》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氣”、“踰”、“霄”和“漢”,其中“氣”部的筆畫數為4畫,“踰”部的筆畫數為15畫,“霄”部的筆畫數為17畫,“漢”部的筆畫數為6畫。
《氣踰霄漢》這個成語最早見于《紅樓夢》第一百零五回:“真是氣踰霄漢,步入神仙一般。聲音唱吟一字字兒都如金屬焊成的一般。”
《氣踰霄漢》的繁體字為《氣踰霄漢》。
在古時候,《氣踰霄漢》中的部分字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例如,“霄”字古時寫作“霄”或“骁”,而“漢”字古時寫作“漢”或“犴”。這些字的字形隨着曆史的演變有所改變。
他那威武的儀态,真是氣踰霄漢,令人敬畏。
高氣踰勝、威風凜凜、英姿勃發、威儀整肅。
氣宇軒昂、氣度不凡、英姿煥發。
隨和低調、平凡無奇、庸庸碌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