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咪唑的意思、咪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咪唑的解釋

[imidazole] 異吡唑。一種白色結晶雜環堿C 3 H 4 N 2 ,由氨和甲醛作用乙二醛得到,是吡唑的異構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咪唑是含氮五元雜環化合物,分子式為C₃H₄N₂,屬于芳香性有機化合物。其分子結構由兩個氮原子和三個碳原子交替排列構成,其中一個氮原子位于1號位(吡咯型氮),另一個位于3號位(吡啶型氮),化學式為: $$ chemfig{N(-[::-60]C(-[::-60]NH)=C(-[::-60])-C)} $$

從物理性質看,咪唑為無色結晶或白色固體,熔點約90°C,沸點256°C,易溶于水及有機溶劑。其堿性較強(pKb≈7.0),能與酸形成穩定的鹽類。

在應用領域,咪唑具有多重價值:

  1. 生物醫藥:作為組氨酸側鍊的核心結構,參與蛋白質活性位點構建,并作為抗真菌藥物(如克黴唑)的母體結構。
  2. 工業催化:作為離子液體前體,用于有機合成反應的綠色催化劑。
  3. 高分子材料:作為環氧樹脂固化劑,提升材料耐熱性。

該化合物最早由德國化學家H. Debus于1858年通過氨基乙醛與氰化氫反應首次合成,現代工業制備多采用乙二胺與甲酸縮合法。

(參考資料: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官網《雜環化合物手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咪唑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化學結構與基本性質

  1. 分子式:C₃H₄N₂,分子量68.08。
  2. 結構特點:屬于五元芳雜環化合物,含有兩個間位氮原子。其中1-位氮原子的未共用電子對參與共轭,導緻其氫原子易以質子形式離去,表現出酸性。

二、物理與化學性質

三、制備方法

通過氨、甲醛與乙二醛反應制得。

四、用途與注意事項

五、名稱解析

“唑”字為有機化合物譯音用字,由“口”和“坐”構成,讀音為zuò。

如需進一步了解合成路徑或應用案例,建議查閱化學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無常藏行草稕兒唱嚎達識大閱吊膽提心疊累滴盧丁子鬥莽鬥室芳林苑扶伏該歪幹鏚藁街歸夢雇傭觀點河淤和衷共濟矯強吉亥進本金瑞近識酒龍詩虎厥症峻嚴劇人趷蹬連理襦粝食扪搎扪天明豔民爵南普陀寺拏子蓬池噴激噴水黔皁起墨青都魌頭乞降奇逸犬兒曲裡拐彎沙莽深取身無寸縷守具頭角圖功無辨無眹嚣險下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