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觚木的意思、觚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觚木的解釋

古代書寫用的木簡。 唐 蘇鹗 《蘇氏演義》卷下:“觚者,稜也,學書之牘,或以記事,削木為之。其形或六面,或八面,面面皆可書,以有稜角,遂謂之觚。今或呼小兒學書簡為觚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觚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詳細解釋

  1. 形制與用途
    觚木是一種多棱角的木簡,常見形狀為六面或八面,因棱角分明而得名“觚”(“觚”本義為棱角)。其用途包括:

    • 書寫文字或記錄事件(類似後世紙張);
    • 作為兒童學書的工具,類似練習簿。
  2. 曆史背景
    據唐代蘇鹗《蘇氏演義》記載,觚木的材質為削制後的木材,因便于攜帶和書寫,成為古代重要的文字載體。隨着時代發展,其功能逐漸被竹簡、帛書等替代。

  3. 與“觚”字的關聯
    “觚”原指商周時期的青銅酒器(喇叭口、細腰、高圈足),後引申為棱角和多面體器物。因木簡形制多棱,故稱“觚木”。


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參考了《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詞典條目,并補充了曆史文獻記載及字義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