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觚木的意思、觚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觚木的解釋

古代書寫用的木簡。 唐 蘇鹗 《蘇氏演義》卷下:“觚者,稜也,學書之牘,或以記事,削木為之。其形或六面,或八面,面面皆可書,以有稜角,遂謂之觚。今或呼小兒學書簡為觚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觚木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古代書寫載體

    指用于書寫的多棱形木簡(一說為六面或八面棱柱體),是紙張普及前的重要文字記錄材料。如《急就篇》注:“觚者,學書之牍,或以記事……形或六面或八面,皆可書。”

  2. 器物代稱

    引申指有棱角的木制器物,如酒器“觚”的木質仿制品。《說文解字》釋“觚”為“鄉飲酒之爵”,其木制品則稱觚木。

二、文化内涵

象征簡樸的書寫傳統與禮制器具的材質,常見于先秦文獻。如《莊子·天道》提及“斲木為椠,剖以為牍”,反映早期木簡制作工藝。


參考資料(權威辭書):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觚”字條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卷五下
  3. 《急就篇》(顔師古注本)·卷三

網絡擴展解釋

“觚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詳細解釋

  1. 形制與用途
    觚木是一種多棱角的木簡,常見形狀為六面或八面,因棱角分明而得名“觚”(“觚”本義為棱角)。其用途包括:

    • 書寫文字或記錄事件(類似後世紙張);
    • 作為兒童學書的工具,類似練習簿。
  2. 曆史背景
    據唐代蘇鹗《蘇氏演義》記載,觚木的材質為削制後的木材,因便于攜帶和書寫,成為古代重要的文字載體。隨着時代發展,其功能逐漸被竹簡、帛書等替代。

  3. 與“觚”字的關聯
    “觚”原指商周時期的青銅酒器(喇叭口、細腰、高圈足),後引申為棱角和多面體器物。因木簡形制多棱,故稱“觚木”。


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參考了《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詞典條目,并補充了曆史文獻記載及字義演變。

别人正在浏覽...

拔簡包銀綳吊本小利微博深闡發稱家之有無遲回打館大音稀聲締架逗點反據奮訊扶不起的阿鬥扶拱該悉攻打鈎棘害忌詪詪黃菌诙談揀相酒鋪鸠雨卷耳壘球冷遇令旨橹罟子論篹旅夢免解舉人緬想明淨民間藝術内禁抛球樂鉛刀譴祟清和清淨無為青雲友山瓶十科松蒿宋鵲松亭送元二使安西竹裡館鐵蒺藜骨朵通訣枉奪為什麽無方之民梧宮險厄鹹丘嘯嗷郄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