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色若死灰 ”。
“色如死灰”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詞義與拼音
拼音為sè rú sǐ huī,字面意為“臉色如同熄滅的灰燼”,比喻人因極度恐懼、震驚或病弱導緻臉色慘白難看。
2. 出處與典故
出自唐代皇甫枚的《三水小牍·王知古》,原文描述保姆受驚後“仆地,色如死灰,既起,不顧而走入宅”,生動刻畫了人物受驚吓時的神态。
3. 結構與用法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為“色若死灰”(出自《莊子·盜跖》),兩者均形容臉色慘白,但後者更側重面無表情或極度恐懼的狀态。
5. 示例與延伸
雖古籍例句較少,但現代可靈活用于文學描寫,例如:“聽聞噩耗,他瞬間色如死灰,踉跄退後幾步。”
該成語通過比喻手法強化了人物神态的描寫,適用于文學創作或形容現實場景中的極端情緒反應。
《色如死灰》這個詞是形容事物顔色暗淡無光的意思,可以用來形容某種事物的外觀或形象。拆分部首為色(shǎi)、灬(huǒ)和火(huǒ),筆畫數為12畫。
源自《後漢書·宦者傳》,出自陳蕃的《陳深谏議表》:“公爵所以不幸者,蓋獨與其世相宣平馮芷等,同谄谀佞風,合符浮色,如死灰又複拟火焉。”這句話中的“如死灰”形容人的面色暗淡無光。
在繁體字中,《色如死灰》可以寫作《色如死灰》。
古時候,《色如死灰》的寫法與現在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在古代,人們使用這個詞來描述事物顔色昏暗、無光的特征。
以下是《色如死灰》的例句:
1. 他的臉色蒼白而無血色,看起來色如死灰。
2. 這幅畫的顔色過于陳舊,呈現出色如死灰的外觀。
組詞:顔色、形象、外觀
近義詞:暗淡無光、黯淡無華、褪色
反義詞:鮮亮、明亮、光彩奪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