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邊境;邊界。《梁書·昭明太子統傳》:“太子仁德素著,及薨……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聞喪皆慟哭。”
(2).疆界;國土。《梁書·武帝紀上》:“﹝廢主﹞窮兇極悖,書契未有。征賦不一,苛酷滋章……遂使億兆離心,疆徼侵弱。” 清 顧炎武 《贈張力臣》詩:“卻思舊遊國,轉瞬分疆徼。”
“疆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總結如下:
邊境與邊界
指國家或政權的領土分界線,強調地理上的邊緣區域。例如《梁書·昭明太子統傳》提到“疆徼之民”,即指生活在邊境的百姓。
國土與主權象征
延伸為國土整體,象征國家主權。如《梁書·武帝紀上》用“疆徼侵弱”描述國土因統治失當而衰弱。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梁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如、3來源)。
《疆徼》一詞是漢字中的一個古詞,原指邊疆地區的行省或邊界地帶。它包含表示"國境"、"邊界"的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疆徼》的部首是"白"字旁,拆分後可以分為"白"字旁(部首)、"疆"字和"徼"字。"疆"字拆分後包含8個筆畫,"徼"字拆分後包含12個筆畫。
《疆徼》一詞最早出現于《爾雅·釋辭下》一書中,意味着國境、邊界,用于描述邊疆地區所在。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軍事行省的名稱,尤其是中國古代北方邊境地區。在曆史上,國家為了守衛邊疆地區,設置了疆徼行省。
《疆徼》的繁體字為「疆疇」。
在古代,有時也以「疆疆」和「疆逡」來寫作《疆徼》。
1. 邊疆之地是國家的疆徼,需要加強邊防防線。
2. 他以經曆了無數次的苦難,最終成為了一個征服疆徼的英雄。
近義詞:疆域。反義詞:中原。
以上是關于疆徼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