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懸挂鐘鼓的木架。《詩·大雅·靈台》:“虡業維樅,賁鼓維鏞。” 毛 傳:“植者曰虡,橫者曰栒。業,大版也。” 孔穎達 疏:“栒上加以大版為飾,謂之業。”《宋史·樂志九》:“黍稷維馨,虡業充庭。”
“虡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懸挂鐘鼓的器具結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虡業指古代懸挂鐘、鼓等樂器的木架。其中: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靈台》:“虡業維樅,賁鼓維鏞。” 毛傳注解為:“植者曰虡,橫者曰栒。業,大版也。” 表明其結構由垂直的“虡”和水平的“業”組成。此外,《宋史·樂志九》中也有“黍稷維馨,虡業充庭”的記載。
該詞已不常用于現代漢語,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古代禮樂制度探讨中。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術語,可參考《釋名·釋樂》等古代音律類文獻。
《虡業》(jù y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指勤勉努力地工作。
《虡業》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虍”(hū),右邊的部首是“業”(yè)。
《虡業》共有14個筆畫。
《虡業》是一個現代漢字,其來源于古代文獻和文化,并且在現代漢字書寫系統中有普遍使用。
《虡業》的繁體字形是「虡業」。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虡業》這個詞的基本形狀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1. 她每天都虡業,從不敷衍塞責。
2. 他以虡業精神,成為了公司的骨幹員工。
勤虡、勉虡、努力虡
勤勞、刻苦、奮發
懶散、怠惰、漫不經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