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木名。《廣群6*芳6*譜·花譜三二·鸾枝》:“鸞枝花,木本。枝榦俱似桃,葉有刻缺似棣棠。三月附枝開花,或著樹身最繁茂,瓣多而圓,似郁李而大,深紅色。京師多有之。” 清 戴璐 《藤陰雜記》卷四:“壬子,公子招餘飲堂前鸞枝花下。”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九:“餘丙戌入都,寓 潘家河沿 。庭中有花盛開,淺紅淡白,色頗嬌艷。餘初不識,問花農,曰:‘此鸞枝花也。’ 子原 則雲:‘鸞枝花深紅,今色淺,非是,乃榆葉梅耳。’”亦省作“ 鸞枝 ”。 清 查慎行 《是夕再飲嚴矱庵侍禦鸾枝花下》詩之二:“僦居喜近 慈仁寺 ,移得鸞枝隔歲栽。”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鸾枝花漢語 快速查詢。
關于“鸾枝花”的詞義解釋,綜合古籍記載與權威資料,可歸納如下:
鸾枝花是一種木本植物,屬于傳統花木名,主要見于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其名稱由“鸾”(傳說中鳳凰類神鳥)、“枝”“花”組成,可能與花朵形态或寓意相關。
部分資料提到“鸾枝花”曾被引申為成語,比喻女子姿容美麗如花(如),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衍生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廣群芳譜》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植物學專著。
《鸾枝花》一詞取自漢語,它指的是用鸾尾枝裝飾的花朵。鸾枝花作為一種文學意象,常常被用來形容美麗、華麗的花朵。
鸾枝花的拆分部首為鳥、木和艸,它們分别表示“鳥類”,“木頭”和“植物”。它的總筆畫數為20畫。
《鸾枝花》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和文學作品中的描寫。它的繁體字為「鸛枝花」。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許差異。《鸾枝花》的古代寫法為「鸞枝花」。
1. 展香閣的花園中,盛開着一朵鸾枝花,色彩豔麗動人。
2. 這幅畫中,畫家繪制了一株鸾枝花,給人以華美而神秘的感覺。
與鸾枝花相關的組詞有:
1. 鸾尾枝:指花尾呈現鸾尾狀的花朵。
2. 花瓣:花朵的構成部分之一,用來吸引昆蟲傳粉。
3. 豔麗:形容鮮豔而美麗的顔色。
與鸾枝花相關的近義詞包括:“錦繡花”、“絢麗花”、“美麗花”等。
與鸾枝花的反義詞包括:“平凡花”、“普通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