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闆的意思、歌闆的詳細解釋
歌闆的解釋
即拍闆。樂器。歌唱時用以打拍子,故名。 唐 李賀 《酬答》詩之二:“試問酒旗歌闆地,今朝誰是拗花人?” 宋 周邦彥 《虞美人》詞:“舞腰歌闆閒時按,一任旁人看。”一本作“ 歌版 ”。 清 黃景仁 《贈舍上元》詩:“怕聽歌闆聽禪闆,厭看春燈看佛燈。”
詞語分解
- 歌的解釋 歌 ē 唱:歌唱。歌詠。歌頌。歌壇。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 能唱的文詞:唱歌。歌譜。歌詞。歌訣。民歌。詩歌。歌行(妌 )(舊詩的一種體裁,音節、格律比較自由)。詩言志,歌詠言。 筆畫數:; 部首
- 闆的解釋 闆 (⑥闆) ǎ 成片的較硬的物體:案闆。闆子。木闆。闆上釘釘。 诏書:诏闆。 演奏民族音樂或戲曲時打節拍的樂器,又指歌唱的節奏:檀闆。鼓闆。一字一闆。荒腔走闆。 不靈活,少變化:死闆。呆闆。 硬得像
網絡擴展解釋
“歌闆”是古代一種打擊樂器,主要用于歌唱時打拍子以控制節奏。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歌闆即“拍闆”,由六塊或九塊長方形木闆組成,雙手合擊發聲。其名稱來源于功能——在演唱時掌控節拍,常見于戲曲、說唱等傳統藝術形式。
-
結構與别稱
通常以檀木制作,通過繩索串聯木闆,演奏時左右手分持兩端擊打。在不同地區或場合中,也被稱為“的谷闆”“檀闆”。
-
曆史文獻記載
唐代李賀《酬答》詩提到“酒旗歌闆地”,宋代周邦彥《虞美人》詞中亦有“舞腰歌闆閒時按”的描述,均體現了歌闆在古代音樂表演中的核心作用。
-
文化功能
除了節奏控制,歌闆還能增強表演的感染力。清代黃景仁詩句“怕聽歌闆聽禪闆”則側面反映了其與民俗活動的緊密關聯。
注意:部分網頁提到“歌闆”作為成語形容歌聲嘹亮(如),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樂器解釋為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歌闆(gē bǎn)一詞的意思
歌闆(gē bǎn)是指一種橫放在腰前或腰後,用手敲擊産生聲音伴奏的樂器。它常見于一些傳統音樂中,如中國的京劇和豫劇等。歌闆也可以指形狀像闆子的樂器,用力揮擊産生聲音。
歌闆(gē bǎn)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歌》是由“欠”和“曷”組成,它的五筆輸入法是MRYT。《闆》是由“木”組成,它的五筆輸入法是S.
歌闆(gē bǎn)的來源
《歌闆》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如《詩經》、《楚辭》等。它的用法逐漸被流傳下來,并在傳統音樂中得到廣泛使用。現代漢語中,歌闆也被用來指代手中敲擊的樂器。
歌闆的繁體字寫法
歌闆的繁體字寫作「歌闆」,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書寫方式與現在有些不同。歌闆這個詞在古代也是用「歌闆」表示,沒有變化。
歌闆的例句
1. 他手中的歌闆敲擊出了美妙的節奏。
2. 演員站在舞台上,手握歌闆,聲音充滿了力量。
歌闆的組詞
以下是一些與歌闆相關的詞語:
1. 歌喉(gē hóu):指歌唱的嗓音。
2. 歌德(gē dé):指擅長歌唱的人。
3. 鼓闆(gǔ bǎn):類似歌闆的樂器,用手擊打産生聲音。
歌闆的近義詞
樂闆(yuè bǎn):指觸發樂器的平闆。
歌闆的反義詞
無。歌闆是一種特定的樂器,它的反義詞不常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