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申時的意思、申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申時的解釋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3 p.m. to 5 p.m.] 舊式計時法指下午三點鐘到五點鐘的時間

詳細解釋

舊時十二辰制記時法。指下午三時至五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申時是中國傳統計時法中的特定時段,指一天中下午三點至五點的時間範圍,屬于十二時辰之一。其釋義與來源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核心釋義

申時對應現代時間的15:00-17:00。古人以地支标記時辰,"申"為地支第九位,故稱"申時"。此時太陽西斜,臨近黃昏,常見于古代文獻對日常活動的記載。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第128頁)


二、别稱與文化内涵

  1. "夕食"

    部分典籍稱申時為"夕食",因古人習慣在此時段進晚餐(如《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悲谷,是謂晡時",晡時即申時)。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398頁)

  2. "日鋪"

    "鋪"通"晡",指傍晚前的時段。如《漢書·天文志》注:"申時,日鋪也。"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第3冊,第2341頁)


三、天文學依據

申時與日晷計時密切相關:此時日影指向西南方(申位),且投影長度逐漸增長,标志白晝将盡。

來源:《中國天文學史》(科學出版社,1987年,第89頁)


四、現代應用

申時概念仍用于解讀古籍、研究民俗及傳統醫學(如中醫"子午流注"理論認為申時氣血流注膀胱經)。

來源:《中華民俗大典》(中華書局,2010年,時序卷)

網絡擴展解釋

申時是中國古代十二時辰之一,對應現代時間的下午3時至5時(15:00-17:00)。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時間範圍與别稱

2.文化背景

3.曆史淵源

4.應用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十二時辰體系或其他時段,可查閱權威曆史文獻或百科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草半當腰辦具薄俗坌沓變臉瘭瘡比闾伯國不識起倒成濟簦笠定購訛賴耳門反杜林論風和日麗高湯劊子手孤斟河埠嘩拇黃光煌焜隳惰甲坼見機而行警巡九夷計務極性決事比钜髦摳迎老伯累塊積蘇離鶴鹿園賣買沒體面迷見呶嚷排拶朋宴牽拘且是秋蓬秋嘯七菹人情恟恟榮仕沙鷗折還盛時四姓小侯天式同榜捅咕通夜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