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蓬草蓋的住所。指貧窮者住的簡陋房屋。 南朝 宋 謝靈運 《拟魏太子“邺中集”詩·徐幹》:“華屋非蓬居,時髦豈餘匹。” 唐 陳子昂 《昭夷子趙氏碑》:“故蓬居窮巷,軒冕結轍。” 唐 盧綸 《客居喜崔補阙司空拾遺訪宿》詩:“步月訪諸鄰,蓬居宿近臣。”
“蓬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義
指用蓬草搭建的住所,形容貧窮者居住的簡陋房屋。拼音為péng jū,其中“蓬”指茅草,“居”意為居住。
詳細解釋
該詞由自然物“蓬”與生活狀态“居”組合而成,強調居住環境的粗陋和生活的貧苦。例如:引用了南朝謝靈運的詩句“華屋非蓬居”,通過對比凸顯“蓬居”的簡樸。
曆史與文學淵源
唐代陳子昂的《昭夷子趙氏碑》中“蓬居窮巷”,以及盧綸的“步月訪諸鄰,蓬居宿近臣”,均用“蓬居”象征清貧或隱逸生活,賦予其文學意象。
現代使用
如今多用于書面語或詩詞創作,表達對簡樸生活的描述或懷舊之情。
“蓬居”既指物質層面的簡陋居所,也承載着古代文人對貧寒或隱逸狀态的隱喻。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可參考查字典等來源。
《蓬居》是一個詞語,意思指的是像蓬草一樣的簡陋住所,形容居住環境貧苦、簡陋。
《蓬居》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草和宀,具體的筆畫為:草(8畫)+ 宀(5畫)。
《蓬居》一詞源于古代文人的寫作,形容貧苦士人生活的狀态。
繁體字《蓬居》為「蓬居」。
在古代,「蓬居」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多變化,基本上仍然為現代所用的相同寫法。
1. 他生活在一個蓬居破敗的小屋裡,日子過得非常艱辛。
2. 在我小時候,我們家也屬于蓬居之家,但我們從未對生活失去希望。
1. 蓬草:形容草木叢生、生長茂盛的場所。
2. 草屋:指用草搭建而成的簡陋房屋。
3. 草廬:指用草或竹子搭成的簡陋房屋,也用來形容居住環境貧苦。
近義詞包括:簡陋、破舊、寒酸、貧瘠。
反義詞包括:豪華、富裕、富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