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搖着有柄小鼓。《後漢書·祭祀志中》“八佾舞《育命》之舞” 劉昭 注引 三國 魏 劉劭 王象 《皇覽》:“唱之以徵,舞之以鼓鞉,此迎夏之樂也。”
“鼓鼗”是由“鼓”和“鼗”組成的複合詞,分别指兩種不同的打擊樂器:
鼓(gǔ)
鼓是傳統打擊樂器,通常為圓柱形,中空且兩端蒙皮,通過敲擊發聲。它在古代禮樂、軍事和儀式中廣泛應用,如《周禮》記載的“靁鼓”“靈鼓”等,用于不同祭祀場合。甲骨文中的“鼓”字形象展現了手持槌擊鼓的動作,本義即指此類樂器。
鼗(táo)
鼗是一種帶柄的小型搖鼓,兩側綴有靈活小耳,搖動時雙耳擊打鼓面發聲,俗稱“撥浪鼓”。其形制輕巧,常用于民間娛樂或禮樂伴奏,如《尚書·益稷》提到“下管鼗鼓”,表明其與鼓配合使用的傳統。
組合含義
“鼓鼗”并稱時,可能泛指不同形制的鼓類樂器,或特指大鼓與小搖鼓的組合。例如,古代禮樂中會根據場合選擇“鼓”與“鼗”搭配,如祭祀時“靁鼓”與“靁鼗”共同演奏。兩者在功能上互補,鼓主渾厚節奏,鼗則增添靈動音色。
《鼓鼗》(gǔ l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打擊樂器,類似于鼓的一種樂器。在古代音樂演奏中常常使用,用來增添節奏和氣氛。
《鼓鼗》的部首是矢,總共有15個筆畫。
《鼓鼗》這個詞是比喻一個人努力奮發向前行進的意思,來源于古代戰争時期士兵擊鼓振奮士氣。後來形容一個人奮發向上的精神。
繁體字為「鼓鼗」。
古時候「鼓鼗」的寫法為「鼓鼓」。現代漢字簡化後,提取了重複的「鼓」字,形成了現在的寫法。
1. 他奏着鼓鼗的節奏,帶領樂團熱烈演奏。
2. 鼓鼗聲震耳欲聾,将軍帶領隊伍浴血奮戰。
3. 學子們在操場上奏響鼓鼗,喧鬧的聲音引起了校園的熱鬧氛圍。
1. 鼓舞:比喻鼓勵、激勵或振奮人心。
2. 鼓動:比喻以言語或行動激起人的思想感情,使其産生某種行動或情緒。
3. 鼓掌:用手掌相互敲擊,以表示喝彩或歡迎。
1. 敲擊樂器
2. 鼓類樂器
3. 打擊樂器
1. 彈撥樂器
2. 吹奏樂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