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父親。《南史·謝晦傳》:“ 晦 女為 彭城王 義康 妃,聰明有才貌,被髮徒跣與 晦 訣曰:‘阿父,大丈夫當橫屍戰場,奈何狼藉都市。’”
(2).伯父,叔父;伯父,叔父的自稱。《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十七年》:“吏部尚書 王球 , 履 之叔父也,以簡淡有美名,為上所重。 履 性進利,深結 義康 及 湛 ; 球 屢戒之,不從。誅 湛 之夕, 履 徒跣告 球 , 球 命左右為取履,先溫酒與之,謂曰:‘常日語汝雲何?’ 履 怖懼不得答, 球 徐曰:‘阿父在,汝亦何憂?’上以 球 故, 履 得免死。” 胡三省 注:“ 江 南人士呼叔父、伯父為阿父,亦為伯父、叔父者以自呼。”《太平廣記》卷一七三引 宋 龐元英 《談薮·盧思道》:“ 武陽 太守 盧思道 ,常曉醉,於省門,見從侄 賁 。 賁 曰:‘阿父何處飲來,淩晨嵬峩。’”
(3).對年長者的尊稱。《三國演義》第一回:“後 張讓 、 趙忠 ……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 張讓 ,呼為‘阿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上( 唐僖宗 )時年十四,專事遊戲,政事一委 令孜 ,呼為‘阿父’。”
“阿父”是古漢語中對親屬或尊長的稱謂,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延伸:
“阿父”的語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核心始終圍繞血緣親屬關系及社會尊卑禮儀展開。
阿父(ā fù)是指對父親的親昵或尊稱,表達子女對父親的敬愛和感激之情。
阿(ā)的拆分部首是阜(阝),共包含4個筆畫。父(fù)的拆分部首是父,共包含4個筆畫。
阿父在古代漢語當中是一種尊稱,常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和詩詞之中。繁體字“阿父”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阿父的寫法并沒有變化,仍然是“阿父”。
1. 阿父,您辛苦了,請多保重身體。
2. 阿父的教誨,使我受益終生。
阿父沒有常見的組詞搭配,因為它一般獨立使用。
近義詞:父親、老爸、爹爹、父輩
反義詞:母親、阿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