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民的意思、蠹民的詳細解釋
蠹民的解釋
(1).指害人的人或事物。 唐 柳宗元 《視民詩》:“萬國既分,乃釋蠹民。乃學與仕,乃播與食,乃器與用,乃貨與通。”
(2).指危害人民。 宋 陸遊 《秋夜紀懷》詩之二:“談理一家説,蠹民千載憂。”
詞語分解
- 蠹的解釋 蠹 ù 蛀蝕器物的蟲子:蠹蟲。木蠹。書蠹。蠹魚。 蛀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民的解釋 民 í 以勞動群衆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民主。民國。民法。公民(在一國内有國籍,享受法律上規定的公民權利并履行公民義務的人)。國民(具有國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勞動大衆的,非官方
專業解析
"蠹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
本義與核心含義:
- "蠹" (dù): 本義指蛀蟲,如蛀食木頭、書籍、衣物的蟲子(如蠹魚/衣魚)。《說文解字》釋為:“木中蟲。”。引申為像蛀蟲一樣侵蝕、損害、敗壞的事物或行為。
- "民" (mín): 指百姓、人民。
- "蠹民": 字面意思是“蛀蝕人民(利益)的人”。其核心含義是指那些危害社會、損害國家或公衆利益的人,通常指社會上的蛀蟲、敗類或害群之馬。這類人往往通過貪污、剝削、欺詐、作惡等手段,侵蝕社會財富或破壞社會秩序。
-
引申義與具體指代:
- 在具體語境中,“蠹民”常用來指代:
- 貪官污吏: 利用職權貪污受賄、魚肉百姓的官員。《韓非子》中即有對“蠹”的批判,後世常将貪官污吏稱為“民蠹”或“蠹民”。
- 奸商惡霸: 囤積居奇、哄擡物價、欺行霸市、盤剝百姓的不法商人或地方惡勢力。
- 社會寄生蟲: 不事生産、專靠欺詐、偷盜等手段危害社會、消耗社會資源的人。
- 破壞分子: 從事破壞社會穩定、危害公共安全活動的人。
“蠹民”一詞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是對那些行為如同蛀蟲一般,侵蝕社會肌體、損害人民利益、敗壞社會風氣的不良分子或敗類的統稱。它強調這類人對社會整體福祉的危害性。
引用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提供了“蠹”和“民”的基本釋義及“蠹民”的合成詞義。 [權威辭書]
-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蠹”的引申義(蛀蝕、侵害)及“民”的釋義有明确說明,是理解“蠹民”構成的基礎。 [權威辭書]
- 《韓非子·五蠹》及相關研究文獻(如中華書局點校本或相關學術論文):韓非子将危害國家的五種人比喻為“蠹”,是後世将危害社會者稱為“蠹”或“蠹民”的重要思想源頭。 [經典文獻與學術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蠹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危害社會公共利益、損害人民利益的人或群體。該詞原意将這類人比作“蛀蟲”,強調其行為對社會根基的侵蝕性。
二、詞源與演變
- 曆史溯源:最早見于《漢書·天文志傳》,用“蠹民者,所謂害蟲也”比喻自私自利之人。
- 雙重含義:
- 名詞性:指具體危害社會的個體或群體(如“釋蠹民”出自柳宗元詩句);
- 動詞性:表示“危害人民”的行為(如陸遊詩“蠹民千載憂”)。
三、典型用法
- 古代語境:常用于批判官僚腐敗或社會弊端,例如陳嘉庚評價“官僚主義病國蠹民”。
- 引申哲理:與“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形成對比,強調勤勉可避免成為“蠹民”。
四、現代意義
雖然古代用例居多,但其核心含義仍適用于批評現代社會中以權謀私、損害公共利益的群體,如貪腐官員或黑心企業主。
提示: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詞源考證,可參考《查字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蚌鐮扁螺兵術才此猜頭兒成公單師跌份放陳坊院關荊蚝甲恒數熇燥侯牧輝暎婚耦靃靡靡椒華捷剟戟吏競渡颎耀酒鄉開眉開引磕叉涼罐厲兵令望曆翁羅巾麻亮冥追密使拈花一笑捏揣牛角暴骨青薪孺齒繩控神仙署適野聳峭台長聽天由命同聲共氣土步望舒萬國危峭僞态違豫溫汾穩受五尺豎子無休無了蝦鬣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