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僧伽梨的意思、僧伽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僧伽梨的解釋

亦作“ 僧迦梨 ”。亦作“ 僧伽棃 ”。梵語的譯音。僧佛大衣名。為比丘所服“三衣”之一種。《長阿含經·遊行經中》:“爾時世尊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脇,如 師子王 累足而卧。”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宋雲惠生使西域》:“初, 如來 在 烏塲國 行化,龍王瞋怒,興大風雨,佛僧迦梨表裡通濕。” 周祖谟 校釋:“僧迦梨者,沙門之法服,即複衣也。由肩至膝束於腰間。《西域記》《南海寄歸内法傳》作‘僧迦胝’,同。”《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復告 迦葉 ,吾将金縷僧迦棃衣,傳付於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僧伽梨(梵語:Saṅghāṭī),是佛教僧侶所穿的三種主要法衣(三衣)之一,具有以下特點:

一、基本定義

  1. 詞源與别稱
    源自梵語音譯,又作僧迦梨、僧伽棃、僧伽胝等。其名稱在不同佛經譯本中略有差異,如《西域記》稱“僧迦胝”。

  2. 形制與結構
    由九條以上布料縫制而成,需經過割截拼接,故稱“重衣”“複衣”或“雜碎衣”。其尺寸較大,可覆蓋全身,是比丘最正式的外衣。

二、用途與象征

  1.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重要儀式、外出或應對嚴寒天氣。例如《長阿含經》記載佛陀曾着僧伽梨示現涅槃相。

  2. 宗教意義
    象征僧侶的戒行與莊嚴,傳承中具有特殊地位。據《五燈會元》記載,佛陀将金縷僧伽梨衣傳予大迦葉,成為法脈信物之一。

三、文獻記載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服飾制度,可參考《四分律》等律藏經典,或查閱漢典、佛學辭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僧伽梨》的意思

《僧伽梨》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佛教僧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僧伽梨》這個詞可以拆分為3個部首:人、木、罒。根據部首和偏旁的組合,它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僧伽梨》一詞源于梵文“sanghārāma”,意為“佛教僧寺”。在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演變為指佛教僧人。

繁體

《僧伽梨》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僧伽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以篆書為主,三個字分别為「僧」、「伽」、「梨」。

例句

1. 他成為一名《僧伽梨》,在寺廟裡修行了十年。

2. 他拜師為《僧伽梨》,希望能夠找到内心的平靜。

組詞

1. 《僧侶》:指佛教寺院裡的出家人。

2. 《伽藍》:指佛教僧寺的别稱。

3. 《梨園》:指戲曲表演之地。

近義詞

1. 《和尚》:指佛教寺廟中的男性僧人。

2. 《沙彌》:指佛教寺廟中還沒有成為正式僧人的修行者。

反義詞

《俗家人》:指沒有出家修行的普通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