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水高山的意思、流水高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水高山的解釋

(1).《列子·湯問》:“ 伯牙 善鼓琴, 鐘子期 善聽。 伯牙 鼓琴,志在登高山, 鐘子期 曰:‘善哉,峩峩兮若 泰山 。’志在流水, 鐘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以“流水高山”指美妙的樂曲。 宋 辛棄疾 《谒金門·和廓之五月雪樓小集韻》詞:“流水高山絃斷絶,怒蛙聲自咽。”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也不彈雅調與親聲,流水高山多不是,何似一聲聲盡説相思。”《冷眼觀》第二二回:“不過因為我國政府諱言革命,所以他就變了這麼一個謎語出來,把人猜着頑罷了。惜乎那人不悟,倒未免叫 李君 反存了個流水高山知音絶少的觀念在心裡了。”

(2).借指知音、知己。 宋 王安石 《伯牙》詩:“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自知。” 清 方文 《得梅朗三兇問因寄麻孟璿沉景山》詩:“流水高山交不淺,素車白馬見何難。”

(3).即高山流水。古琴曲。 宋 羅烨 《醉翁談錄·小說引子》:“也題《流水高山》句,也賦《陽春白雪》吟。” 明 葉憲祖 《易水寒》第四折:“暫來錦瑟佳人傍,《流水高山》細評量。”《天雨花》第二三回:“君前重與翻新調,《流水高山》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流水高山”是漢語中“高山流水”的倒置用法,原典出自《列子·湯問》,本義指伯牙彈琴時心中所想的自然意境,後衍生為知音相惜的典故。該成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解釋為“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其核心内涵包含三層:

一、自然意象層面 “高山”象征巍峨崇高的志向,“流水”暗喻綿延不絕的情思,兩者結合構成壯闊深遠的意境,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審美觀。這一解讀可參證《呂氏春秋·本味》對伯牙琴聲“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的記載。

二、音樂藝術層面 成語常被用來贊譽超凡脫俗的音樂造詣,如《樂府詩集》卷五十七引《琴操》雲:“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印證了音樂與自然意象的完美交融。

三、人文情感層面 作為知音文化的典型符號,《列子·湯問》記載鐘子期死後伯牙“破琴絕弦”的典故,使該成語成為中華文化中精神共鳴的代名詞,常見于書畫題跋、詩詞唱和等雅集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流水高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延伸内涵

  1. 知音象征:強調人與人之間深刻的理解與精神共鳴,如“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
  2. 藝術境界:用于贊美音樂、文學等藝術作品的高超造詣,如元曲《竹塢聽琴》中“無非是流水高山調”。
  3. 同義詞:與“高山流水”通用,部分語境中特指古琴曲《高山流水》。

三、用法特點

四、文化影響

該成語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知遇之情和藝術追求的價值觀,至今仍廣泛用于文學、音樂等領域,表達對精神契合的向往。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齊放白盛變樣避迹不許蔔者草标倡獗長命花重床疊屋大邦大石調電發放刁甘木過房海涵忽霍艱苦樸素健旺堿性禁旅炯眼籍書疾言倨色極則必反稽酌肯首礦泉萊彩覽試燎烘藜菽緑蘋靡盬鬧鬨拗曲作直怒目切齒怕生剽猾疋鄭牽顧區區碌碌融熠睿文聖庫石壑室妹石麒麟事須四藩私坐酸恻素飽獺膽檀龛套近乎弦朔瑕滓謝傅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