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白色铠甲。《國語·吳語》:“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 韋昭 注:“素甲,白甲。” 晉 潘嶽 《關中詩》:“素甲日曜,玄幕雲起。”
(2).用絹素制的铠甲。铠甲應用金、革制作,用素制,極言其不堅固。《戰國策·秦策一》:“ 武王 将素甲三千領,戰一日,破 紂 之國。” 鮑彪 注:“絹素為之,非金革也。”
素甲,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釋義參考權威辭書:
白色铠甲
指古代用皮革或金屬制成的白色戰甲,多用于軍事描述。此義項源于“素”的本義“白色”,“甲”即铠甲。如《三國演義》中“帳下偏裨将校,皆銀盔素甲”即用此意。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771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年ISBN 7543200192)。
喪服或素色服飾
引申指喪事中所穿的白色孝服,或泛指未染色的樸素衣物。“素”在此強調無修飾的質樸狀态。
來源:《辭源》(修訂本,第2290頁,商務印書館,2015年ISBN 9787100045552)。
象征純潔或悲怆的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借“素甲”喻指忠貞、哀思或肅穆氛圍。如唐代邊塞詩以“霜披素甲”渲染戰場蒼涼。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第1286頁,商務印書館,2019年ISBN 9787100158666)。
以上釋義綜合傳統辭書考據,建議進一步查閱原始文獻印證具體語境用法。
“素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士兵穿戴的白色戰甲,常見于曆史文獻描述軍隊裝束。例如:
指用絲織品(絹素)制作的铠甲,因材質輕軟,常被用來形容裝備簡陋或不堅固。例如:
建議結合《國語》《戰國策》等原文進一步考察具體語境。
擺蕩擺尾搖頭表起長墟誠心實意侈袤癡眉鈍眼充攝舛訛百出垂頭塞耳雌竹從舅竄屏導先大投蝶幾定理二類飜異扶犂手高氣壓龜蓮桂香飄固要合語穢慝禍福之門繭犢驕劣嫁棗稽索繼踵拒門木刊闆科第狂霖廓惝老友蠟香曆序毛心柅格謙揖樵家蛆蠅缛彩折锉申時收冬蜀犬恬靖通報退萎外伸王孟誣毀五色旗絃索銜位削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