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牽引喪車。《漢書·景帝紀》:“其葬,國得發民輓喪,穿復土,治墳無過三百人畢事。” 顔師古 注:“輓謂引車也。”
“挽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拼音:wǎn sàng
本義:指牽引喪車,即出殡時拉運靈柩的車輛。這一解釋源自《漢書·景帝紀》的記載:“其葬,國得發民輓喪,穿復土,治墳無過三百人畢事。”。顔師古注:“輓謂引車也”,進一步明确了“挽”為“拉車”之意。
部分現代資料(如)提到“挽喪”可泛指喪禮儀式中的哀悼行為,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或誤用。傳統文獻中,“挽喪”僅指具體的牽引喪車行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挽喪》這個詞是指為死者表示哀悼或進行葬禮的儀式和行動。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字旁,共7個筆畫。《挽喪》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由“挽”和“喪”兩個字組成,表示為了逝者的離去而表達悲痛和悼念。
在繁體字中,挽喪的寫法為「輓喪」,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挽的字形與現代相似,而喪的字形則稍有差異,字的上部分畫成了“文”的形狀。
以下是關于挽喪的例句:
1. 在父親的喪禮上,他挽着母親的手一路哭着送别。
2. 每逢清明節,家人都會為已故的親人舉行隆重的挽喪儀式。
挽喪的一些相關詞彙:
1. 組詞:
挽聯(為悼念逝者而寫的對聯)
挽救(拯救、解救)
挽回(彌補、恢複)
2. 近義詞:
吊唁(表示悼念和哀痛)
喪失(失去、遺失)
3. 反義詞:
慶祝(表示慶賀、歡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