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俸鈔的意思、俸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俸鈔的解釋

元 明 時官吏俸金或以錢币支付,稱俸鈔。 元 初官吏均無俸祿, 中統 三年定百官俸,并另向民戶征收。《元史·食貨志四》:“至 武宗 至大 二年……俸鈔改支 至元 鈔。”《明史·食貨志六》:“﹝ 洪武 ﹞十三年重定内外文武官歲給祿米、俸鈔之制,而雜流吏典附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俸鈔是元明時期官吏俸祿的一種形式,具體指以錢币(尤其是紙币)支付的俸金。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1. 定義與起源
    俸鈔最初出現于元朝,用于替代實物俸祿。元初官吏無固定俸祿,直至中統三年(1262年)朝廷才制定百官俸祿制度,并通過向民戶征收專項稅賦來支付。

  2. 支付方式與演變
    元代俸鈔以紙币(如中統鈔、至元鈔)為主。例如,至大二年(1309年)俸鈔改支至元鈔,而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進一步規範了祿米與俸鈔并行的制度。

  3. 數額與實際影響
    元世祖時期,俸鈔數額從最高品級300兩至最低35兩不等。但由于元代通貨膨脹嚴重,紙币貶值導緻官員實際收入大幅縮水,即便朝廷多次加俸,仍難抵物價上漲。

  4. 曆史意義
    俸鈔制度反映了元明兩代貨币經濟的深化,但也暴露了紙币管理缺陷對官僚體系穩定性的沖擊。其征收方式(另征民戶)間接加重了百姓負擔。

如需更完整的制度細節(如具體品級對應俸額),可參考《元史·食貨志》及《明史·食貨志》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俸鈔的意思

《俸鈔》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代一種薪金或工資。它與一個人所受到的薪酬和報酬有關,特别是在古代,它通常指的是官員的俸祿。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俸鈔》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人”(rén)和“金”(jīn)。它的總筆畫數為18畫,其中“俸”部分有9畫,而“鈔”部分有9畫。

來源和繁體

《俸鈔》一詞的來源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分别是“俸”和“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些許差異。以《俸鈔》為例,它的古代漢字寫法分别是“俸”和“鈔”。

例句

1. 他的俸鈔每個月定期領取。

2. 這份工作的俸鈔非常豐厚。

組詞

1. 俸祿(fèng lù):指官員或工作人員的薪金。

2. 俸祿之地(fèng lù zhī dì):指被授予高官厚祿的地方。

近義詞

報酬、薪金、工資

反義詞

捐款、花費、支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