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sentimental but not mawkish;pathetic sentiments not carried to the extreme;deeply felt but not sentimental] 精神上煩惱或憂慮但不至于傷害身心
謂悲傷而不過分。儒家詩教的重要命題。指詩歌、音樂不失中和之美。《論語·八佾》:“《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何晏 集解:“ 孔 曰:‘哀不至傷,言其和也。’” 朱熹 集注:“傷者,哀之過而害於和者也。”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哀而不傷,樂而不淫,雖詩歌,亦教訓也。”亦謂貌似悲哀而實不傷心。《論語·八佾》:“《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何晏 集解:“ 孔 曰:‘哀不至傷,言其和也。’” 朱熹 集注:“傷者,哀之過而害於和者也。”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哀而不傷,樂而不淫,雖詩歌,亦教訓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 王爵 與 王惠 哭做一團,四個婦人也陪出了哀而不傷的眼淚。”
“哀而不傷”是漢語成語,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此成語不僅適用于藝術領域,也暗含處世哲學。例如,面對挫折時保持適度悲傷而非崩潰,體現了個體情感管理的高境界。
《哀而不傷》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中的典故,它是指在悲傷時能保持内心堅強而不受傷害。
《哀而不傷》的拆分部首為 "言"(yan)和 "手"(shou),總共有12個筆畫。
繁體字為 "哀而不傷"。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繁體字寫為 "哀而不傷"。
他經曆了巨大的悲痛,但他仍然哀而不傷。
哀悼、哀傷、傷心
痛而不傷、憂傷
喜樂、歡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