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祖先的功勞而得到的恩寵。《晉書·桓豁傳》:“臣實凡人,量無遠緻,階藉門寵,遂叨非據。”
“門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指因祖先的功勞而獲得的恩寵或榮耀,屬于家族蔭庇的範疇。
拼音:mén chǒng
注音:ㄇㄣˊ ㄔㄨㄥˇ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桓豁傳》:“臣實凡人,量無遠緻,階藉門寵,遂叨非據。”,意為桓豁自謙稱自己才能有限,因家族功勳而得到高位。
近義詞:門蔭、世澤
反義詞:寒門、白身
古代詩詞中常以“門寵”表達對家族榮耀的感慨,例如: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晉書》等權威資料。
《門寵》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在一個團體或群體中備受寵愛和重視的人。
《門寵》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門”和“宀”。其中,“門”的意思是門戶,而“宀”則表示屋頂。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門”部的拼音為“men”,它的讀音是平聲。而“宀”部的拼音為“mian”,讀音為入聲。
總的來說,《門寵》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數分别為:門(6畫)+ 宀(3畫)。
《門寵》一詞的來源比較常見于古代官場。官場中,“門”指的是高官顯貴的門庭,而“寵”則表示官員中備受寵愛的人。因此,被稱為“門寵”的人就是官場中備受重視和寵幸的人物。
《門寵》的繁體字為「門寵」。
在古代,人們将《門寵》寫作「門寵」。
1. 他在公司裡是老闆的門寵,所以得到了許多特權。
2. 這位歌手成為了音樂界的門寵,受到了衆多歌迷的追捧。
1. 門派
2. 門第
3. 寵兒
4. 寵愛
5. 寵信
1. 寵兒
2. 寵愛
3. 得寵
4. 棟梁之材
5. 寵臣
1. 普通人
2. 庸才
3. 不受重視的人
4. 凡夫俗子
5. 微賤之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