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混沌貌。 三國 魏 宋均 《春秋命曆序》:“濛鴻萌兆,渾渾混混。”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學賦》:“出湎泣而遐騖,貫濛鴻而上厲。”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瀆鬼濛鴻,嶽祗嶪峩。” 許地山 《綴網勞蛛》:“咄咄,貪得而無智的小蟲!自而今回溯到濛鴻。”
2.謂酒醉貌。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詞:“有時三盞兩盞,淡酒醉濛鴻。”
“濛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混沌貌
指宇宙初開時模糊、未分化的狀态,或形容事物朦胧不清的樣子。
酒醉貌
形容飲酒後微醺或恍惚的狀态。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含義。若需更深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國語辭典》的權威釋義。
濛鴻,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水”和“鳥”的部首,共有18筆。
濛鴻一詞來源于《詩經·著風》中的一句描述雨滴和鳥飛的詩句:“采蘩采蘩,薄言采之,濛濛霾霾,我心傷之。”用以形容雨霧彌漫、模糊不清的景象。在繁體字中,濛鴻的寫法為霧鴻。
濛鴻一詞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略有變化。在古文獻中,濛鴻可寫作濛雄、濛鴻或濛雲,形容雨霧和大鳥。隨着曆史的演變,現代漢字中的濛鴻逐漸确定為現行字形。
1. 濛鴻彌漫的雨霧使得遠方的景色朦胧不清。
2. 大雁在濛鴻的雨霧中翺翔,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組詞:濛雨、濛霭、濛絲、濛濛。
近義詞:雨霧、霧氣、霧霾。
反義詞:晴朗、明亮、清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