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膚寸而合的意思、膚寸而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膚寸而合的解釋

謂(雲氣)逐漸集合。《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爾。” 阮福 《膚寸而合解》:“所謂膚寸而合者,如雲出山,散而不合,則不得雨。今膚寸而合,如人以兩手之四指平鋪,先分兩處向下覆之,由分而合,漸肖雲合之狀,合之甚易,故雲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天下。”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一:“俄而雲氣上蒸,膚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摠至,溪澗盈溢。”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願哀愍黔首,霈垂沾渥,呼風召雲,膚寸而合。”亦省作“ 膚合 ”。 漢 蔡邕 《九疑山碑》:“巖巖 九疑 ,峻極于天,觸石膚合,興播建雲。”《藝文類聚》卷二引 晉 潘尼 《苦雨賦》:“氣觸石而結蒸兮,雲膚合而仰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膚寸而合”是一個古代成語,主要用于描述雲氣逐漸聚集的自然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雲氣從極小的範圍開始密集,最終彙聚成片。其中:

    • 膚寸:古代長度單位,四指寬為一膚(約四寸),形容極小的空間。
    • 合:聚集、彙合。整體強調雲氣由分散到密集的過程。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維泰山爾。”,意為泰山雲氣觸石而生,短時間内便能遍布天下形成降雨。

  3.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描寫天氣變化,尤其是山間雲霧聚集降雨的場景,如晉代《搜神記》例句:“俄而雲氣上蒸,膚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總至。”。
    • 作謂語,屬中性成語,結構為偏正式。

延伸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公羊傳》《搜神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膚寸而合(fū cùn ér hé)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人與人之間的性格、興趣、觀點等方面非常相符合,就好像膚淺寸寸都能合攏一樣。下面是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對其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的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膚(pí)寸(cùn)而(ér)合(hé) - 筆畫:膚(6畫)、寸(3畫)、而(6畫)、合(6畫) 來源: 據研究發現,這個詞語最早見于《戰國策·齊策一》一篇文章中,用來描述兩個人之間意見高度統一的情況。 繁體字: 《膚寸而合》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膚寸而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對于《膚寸而合》這個詞來說,它的寫法在古時候與現代并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 我們兩個人對于旅行的喜愛和安排方式非常膚寸而合。 - 他們在音樂品味上膚寸而合,經常一起分享喜歡的歌曲。 組詞: - 膚淺 - 膚皮 - 寸步不離 - 和諧共處 近義詞: - 心有靈犀:形容兩個人思維高度契合,相互之間能夠默契地理解對方。 - 心有靈犀一點通:形容兩人之間的心靈契合程度極高,可以無需言語就能互相理解。 反義詞: - 異曲同工:形容兩個人在某個方面的觀點或興趣相似,但不完全一緻。 - 不和諧:形容兩個人之間存在意見不合或矛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