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親郊的意思、親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親郊的解釋

帝王親出郊祀。《史記·孝武本紀》:“五帝, 泰一 之佐也,宜立 泰一 而上親郊之。”《晉書·冉闵載記》:“射聲校尉 張艾 勸 閔 親郊,以安衆心, 閔 從之,訛言乃止。”《資治通鑒·晉穆帝永和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親郊,親出郊祀也。”《新唐書·裴寂傳》:“ 貞觀 初, 太宗 親郊,命 寂 與 長孫無忌 升金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親郊”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親”與“郊”二字組成,指帝王親自參與郊祀典禮的活動。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詞義溯源 “親”在此處為動詞,表示“親自參與”;“郊”指“郊祀”,即古代帝王在都城郊外祭祀天地、社稷的禮儀。《禮記·郊特牲》記載:“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說明郊祀是迎接節氣的重要儀式。帝王“親郊”象征對天命的敬畏與政權的合法性宣誓。

二、曆史用例 《漢書·文帝紀》記載:“朕親郊祀上帝諸神”,表明漢文帝曾親自主持郊祀。唐代杜佑《通典·禮典》亦提到“天子親郊,必以冬至”,強調儀式的時間規律性。宋元以後,親郊制度逐漸與宗廟祭祀結合,成為國家最高等級的禮儀之一。

三、文化内涵 親郊活動包含三重象征:其一為“報本反始”,通過祭祀表達對天地滋養的感恩;其二為“祈年報功”,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其三為“君權神授”,借助儀式強化統治權威。如《周禮·春官·大宗伯》所述:“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體現其政治與宗教的雙重屬性。

(注: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等權威文獻,并依據《禮記》《漢書》等古籍用例綜合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親郊”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區分:

一、古代祭祀含義(主流解釋) 指帝王親自到郊外舉行祭祀典禮,屬古代禮制中的重要儀式。該釋義源自《史記》《晉書》等典籍記載:

  1. 典源舉例:《史記·孝武本紀》載漢武帝時“宜立泰一而上親郊之”,即帝王需親自主持泰一神的郊祀。
  2. 儀式特征:需帝王率百官至都城郊外築壇祭祀,如《新唐書》記載唐太宗“親郊”時命重臣同乘金辂(帝王車駕)。

二、現代引申含義 少數現代辭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引申為“親近家鄉、關心家鄉事務”。該用法強調個人對故土的情感聯結,如參與家鄉建設等,但此釋義未見于古代文獻。

辨析建議 若在古籍或曆史文獻中遇到“親郊”,應優先采用帝王祭祀的解釋;若在現代語境中使用,需根據上下文判斷是否取引申義。兩種含義的差異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曆史演變中的語義分化。

别人正在浏覽...

白口白鸾尾蔽掩蠶蠒測度昌誦沖曠蠢氣崔錯萃止道遠日暮法隆寺分陰拊手廣裕歸功桂館貴系股權公司化鄧環濤劍壁奸蠧疆禺家貧如洗齎操金龛積微成著迹行戢制君卿舌匮阙爛柯樵羸北樂士兩頭蛇沒骨瞑截内詳披示破顔俏冥冥慶綿全宋詞曲複任選熱焰乳香馺遝沈機瘦長蜀祿帑儲銅匠鳥通覽文獻通考武陵溪無無枭将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