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poken parts in operas]∶指戲曲道白
(2) [a kind of old chinese books bound by stitches]∶線裝書的一種版本,版心上下不印
(1).信口;隨口。《西遊記》第二五回:“你這個童兒,年幼不知事體,就來亂駡,白口咀咒,枉賴了我們也。”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曆史·山歌》:“兒女子天機所觸,雖未嘗目接《詩》《書》,亦解白口唱和,自然合韻。”
(2).戲曲中的說白。 蔡元培 《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會演說詞》:“且我國舊劇中之白口,均為普通語言,聽之者絶無隔膜之弊。”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上篇三:“凡地方戲的膠着本土的,台上白口都和日常說話一樣。”
(3).木刻書的一種闆式,中央折縫處上下都白的稱“白口”。 毛春翔 《古書版本常談·宋刻本》:“版心有魚尾……魚尾上下到版匡為止,這空格叫作象鼻。象鼻空白叫作白口。”
“白口”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信口/隨口
指說話不經思考、隨意表達。例如《西遊記》第二十五回中“白口咀咒”即形容隨口詛咒的行為。這一用法強調言語的輕率性,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
戲曲術語
在戲曲中特指“道白”或“說白”,即演員的念白部分,與唱詞相對。例如京劇等傳統戲劇中,角色通過白口推進劇情或表達情感。
古籍版式特征
指線裝書的一種裝幀形式,特點是書頁版心(折頁處)上下留白,未印黑線或文字,與“黑口”版式相區别。例如宋代刻本常采用白口設計,便于折疊裝訂。
此外,該詞在工業領域偶指“白口鑄鐵”(含碳量高、斷面呈白色的鑄鐵),但此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