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破顔的意思、破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破顔的解釋

(1) [break into a smile]∶變為笑臉

落羽羞言命,逢人強破顔。——盧綸《落第後歸終南别業》

破顔一樂

(2) [open]∶比喻果實成熟或花朵開放

詳細解釋

(1).露出笑容;笑。 唐 宋之問 《發端州初入西江》詩:“破顔看鵲喜,拭淚聽猿啼。” 宋 歐陽修 《寄子春發運待制》詩:“ 廣陵 花月嘗同醉, 睢苑 風霜暫破顔。” 明 高啟 《題<朱達悟傳>後》:“世之戚戚計得失,未嘗一伸眉破顔者,視 達悟 為何如哉!” ********* 《日本竹枝詞》之五:“朅來 源氏 人争説,曾使君王一破顔。”

(2).謂生氣變臉。

(3).比喻果實成熟或花朵開放。 唐 鮑防 《雜感》詩:“五月荔枝初破顔,朝辭 象郡 夕 函關 。” 清 吳偉業 《春日小園即席次白林九明府韻》:“柳因見日頻舒眼,花為迎風早破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破顔”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露出笑容(常用義)
    指由嚴肅或悲傷轉為笑臉,如“破顔一笑”。該用法最早見于唐代詩詞,如宋之問《發端州初入西江》:“破顔看鵲喜,拭淚聽猿啼。”
    現代例句:郁達夫在《日本竹枝詞》中寫道:“朅來源氏人争説,曾使君王一破顔。”

  2. 生氣變臉(古義,較少用)
    表示因情緒變化而面露怒色。例如《雜感》中描述:“五月荔枝初破顔”,暗喻情緒轉變,但此義項在古籍中用例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3. 比喻果實成熟或花朵開放(文學比喻)
    常見于古典詩詞,如鮑防《雜感》:“五月荔枝初破顔”,以“破顔”形容荔枝成熟;清代吳偉業則以“花為迎風早破顔”比喻花開。

二、詞源與演變

三、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全唐詩》或《現代漢語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破顔

破顔是一個動詞詞組,常用于形容笑容的開展和展露。

拆分部首和筆畫

破顔的拆分部首是石(矶)和頁(頁),共6畫。

來源

破顔一詞最早見于南朝梁·劉義慶撰寫的《世說新語‧文學》中,原文是“慕容恪破顔為言曰”,用來描述慕容恪因為對張儀的稱贊而展露出笑容。此後,破顔一詞逐漸被廣泛使用。

繁體

破顔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破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文字中,破顔的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不同。早期的寫法為「破顏」,稍後演變為「破顔」,現代寫法則變為「破顔」。

例句

他聽到了一個好笑的笑話,忍不住破顔而笑。

組詞

破顔着笑、破顔而笑、破顔含笑。

近義詞

露出笑容、展顔笑、笑容滿面。

反義詞

面無表情、冷面無情、闆着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