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火焰。 唐 獨孤及 《夢遠遊賦序》:“然後知一生之患假合,豈直芻狗、土梗、熱焰、聚沫而已。”
(2).以指炎熱的氣流。 宋 蔡襄 《庭前小欄花木》詩:“閏夏天氣熱焰烘,崇朝快雨隨清風。”
"熱焰"是由"熱"與"焰"構成的漢語複合詞,其語義内涵需分别解析核心語素。《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熱"指物體溫度高的狀态(第1097頁),"焰"則特指火苗燃燒時的光熱形态(第1513頁)。組合後該詞可形成三層遞進式釋義:
一、物理本義層面指"溫度極高的火焰",常見于冶金工業術語中,如《冶金技術辭典》描述的"熔爐内持續燃燒的熱焰可達2000℃"[注1]。二、文學意象層面承載"熾烈情感"的象征意義,詩人艾青在《火把》中運用"青春的熱焰"喻指澎湃的生命力[注2]。三、科技語用層面延伸為能量釋放現象,中國科學院《能源科學術語》将核聚變反應産生的等離子體光熱輻射定義為"可控熱焰"[注3]。
注:
“熱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綜合多個來源信息:
火焰
指物體燃燒時産生的發光發熱現象。在唐代獨孤及《夢遠遊賦序》中,用“熱焰”與“聚沫”對比,象征短暫虛幻的意象:“豈直芻狗、土梗、熱焰、聚沫而已”。
炎熱的氣流
形容高溫環境下的氣流狀态。如宋代蔡襄《庭前小欄花木》詩句“閏夏天氣熱焰烘”,描述夏日酷暑中熱氣蒸騰的景象。
該詞屬于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特定專業領域(如軍事)。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等來源。
挨家比戶暗約偷期半壁廂闆牆奔走呼號标軸慚慄馳赴大朝觐黛壑電熨鬥蠹害附子竿頭日進犷鹵棍成好貨洪軍火電廠尖子矜蕩經史百子眷矚魁俊攔占料絲镫理本駖礚眉清目朗明見耐人咀嚼難爲情排磕盤杅陪花牝雞司旦青耦奇險壬遁人販子入門問諱塞垣伸抖神運石蛇醫拾翠踏青試守孝子獸工壽樂同塵合污文禍文幾鳁鲸沃瘠先聲閑遠曉雞小憩消夜圖亵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