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帑儲的意思、帑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帑儲的解釋

府庫儲積。《宋史·汪綱傳》:“ 淮 東煮鹽之利,本居天下半,歲久敝滋,鹽本日侵,帑儲空竭。” 明 張居正 《答閩中開府汪南溟》:“ 譚公 當 閩 人厭亂之秋,有良将帑儲之助,因緣際會,遂得成功。”《明史·食貨志二》:“賦入太倉者僅七萬,帑儲大較不及十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帑儲(讀音:tǎng ch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複合詞,現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指國家或官方府庫中儲存的錢財、物資。其核心含義可拆解分析如下:

一、字義解析與核心釋義

  1. “帑”的本義

    指古代官方收藏錢財的府庫。《說文解字》釋“帑”為“金帛所藏也”,後引申為國庫中的錢財本身。《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帑”即“國庫或國庫所藏的金帛”。需注意,“帑”另有一音(nú),意為“妻兒”,與此處無關。

  2. “儲”的含義

    意為積蓄、存放。《玉篇》釋“儲,蓄也”,強調物資的積聚與保管狀态。

  3. 複合詞“帑儲”

    二字結合後,特指國家府庫中儲備的財物,尤指金銀錢糧等戰略物資。《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府庫儲藏的財物”,凸顯其官方屬性和儲備性質。

二、曆史語境與文獻佐證

該詞多見于史書及政論文章,用以描述國家財政儲備狀況。例如:

《後漢書·卷七十六》載:“帑儲殷積,器械精堅”,形容國庫充盈、軍備完善;

宋代李綱《議國是》雲:“内則帑儲空竭,外則軍民怨嗟”,反映財政枯竭引發的社會矛盾。

三、現代使用與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帑儲”仍保留“國家財政儲備”的古典義,但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研究、政策分析或強調國家經濟實力的語境中。其語義可擴展至廣義的政府可控的戰略資源儲備。


主要參考資料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校勘本)
  4. 李綱《梁溪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網絡擴展解釋

“帑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ǎng chǔ,其核心含義指府庫儲積(即國家或官方的財物儲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構成分析

  1. “帑”字解析:
    • 本義為國庫 或官方收藏錢財的庫房,如《說文解字》注:“帑,金币所藏也。”。
    • 延伸指國家財政資金,如“虛費府帑”即消耗國庫錢財。
  2. “儲”字解析:
    • 意為積存、儲備,如“儲糧”“儲備”等。

三、文獻例證


四、相關詞彙


“帑儲”屬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但在曆史文獻中常見,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指代。如需更深入考證,可參考《宋史》《說文解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膘息倡答長夫鉏僇疵駁倒牀打撲大嫂丁家鶴鬥山斷口獨具隻眼返葬煩字功行圓滿關漢卿鬼打牆骅駵偟遽頮浴攪裹姣弱寄春君解疑迥眺駿龐鞫正口賦狂犬鐳療器樂善好施鳴骥溟澥婥婥杷榄披襟解帶披麻帶索青泥坂氣盛遒壯榮旺善數芟刈生番聲淚深辜紳耆石閣十圍頌語桃花源記韬藴挺子維繩穩步五色無主五弦無休無了媟污謝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