帑儲的意思、帑儲的詳細解釋
帑儲的解釋
府庫儲積。《宋史·汪綱傳》:“ 淮 東煮鹽之利,本居天下半,歲久敝滋,鹽本日侵,帑儲空竭。” 明 張居正 《答閩中開府汪南溟》:“ 譚公 當 閩 人厭亂之秋,有良将帑儲之助,因緣際會,遂得成功。”《明史·食貨志二》:“賦入太倉者僅七萬,帑儲大較不及十萬。”
詞語分解
- 帑的解釋 帑 ǎ 古代指收藏錢財的府庫或錢財:帑藏(刵 )(指國庫)。府帑(府庫裡的錢財)。重(恘 )帑(大量的錢財)。 帑 ú 古同“孥”,兒女。 鳥尾:鳥帑。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 儲的解釋 儲 (儲) ǔ 積蓄:儲蓄。儲備。儲金。儲放。儲運。儲戶。儲量(刵 )。儲君(太子,亦稱“儲貳”、“儲宮”、“皇儲”)。 姓。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帑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ǎng chǔ,其核心含義指府庫儲積(即國家或官方的財物儲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官方府庫中儲存的財物,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國庫物資儲備情況。
- 常見搭配:如“帑儲空竭”(形容國庫空虛)、“良将帑儲之助”(指依靠國庫儲備支持)等。
二、構成分析
- “帑”字解析:
- 本義為國庫 或官方收藏錢財的庫房,如《說文解字》注:“帑,金币所藏也。”。
- 延伸指國家財政資金,如“虛費府帑”即消耗國庫錢財。
- “儲”字解析:
三、文獻例證
- 《宋史·汪綱傳》記載:“帑儲空竭”,描述淮東鹽稅收入減少導緻國庫虧空。
- 明代張居正《答閩中開府汪南溟》提到“良将帑儲之助”,指用國庫儲備支持軍事。
四、相關詞彙
- 帑藏(tǎng cáng):國庫中的財物。
- 帑銀:國庫中的銀錢。
- 國帑:泛指國家財政資金。
“帑儲”屬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但在曆史文獻中常見,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指代。如需更深入考證,可參考《宋史》《說文解字》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帑儲(tǎng chǔ)的意思
帑儲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指寶庫、金庫或者國家儲備。
帑儲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帑儲的拆分部首是巾(布帛)部,其餘部分是貯。
帑儲共有15個筆畫。
帑儲的來源
帑儲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宣帝紀》中,用來指稱官方的寶庫或者國家財政儲備,主要用來存放和保管國家的貴重物品。
帑儲的繁體
帑儲(tǎng chǔ)是帑儲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帑儲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但整體上仍然保持了類似的形狀和結構。
帑儲的例句
1. 國家的帑儲被加強了,以确保財政的穩定運營。
2. 這座博物館完好地保護着古代帝王的帑儲。
帑儲的組詞
1. 帑儲庫:指官方的寶庫或者國家儲備的建築物。
2. 帑儲官:指負責管理和保管國家帑儲的官員。
帑儲的近義詞
寶庫、金庫、財庫、儲蓄。
帑儲的反義詞
貧乏、空虛、空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