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獻通考的意思、文獻通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獻通考的解釋

書名。宋元之際馬端臨著。三百四十八卷。記載上古到南宋甯宗時曆代典章制度沿革。體例仿杜佑《通典》,但分類更細,計有田賦、錢币、戶口等二十四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文獻通考》是宋元之際學者馬端臨編撰的一部典章制度通史,成書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概況
全書共348卷,記載上古至南宋甯宗時期的典章制度沿革,内容涵蓋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領域。其體例仿效唐代杜佑的《通典》,但分類更細,共分24門。主要門類包括:田賦、錢币、戶口、職役、征榷、市籴、土貢、國用、選舉、學校、職官、郊社、宗廟、王禮、樂、兵、刑、經籍、帝系、封建、象緯、物異、輿地、四裔等。

2. 編撰特點
馬端臨曆時數十年完成此書,注重“信而有征”的史料考據原則。叙事部分以經史為本,參考曆代會要及百家傳記;論事部分則引用臣僚奏疏、諸儒評論及民間記錄,兼具嚴謹性與全面性。

3. 學術價值

4. 名稱釋義
“文獻”指典籍與賢者論述,“通考”意為貫通古今的全面考證。書名體現了作者對曆史制度系統性梳理的追求。

如需進一步研究,可參考《文獻通考》原書或權威曆史類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獻通考

《文獻通考》是一個由九個字組成的成語,意思是對文獻進行全面、綜合的考察和研究。它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文獻和通考。

文獻這個詞是由“文”和“獻”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文”是表示與文字有關的意思;“獻”則表示奉獻、奉上的意思。所以,文獻指的是人們通過文字記錄并奉獻給後人的書籍、經典或研究素材。

通考這個詞則由“通”和“考”兩個部首組成,“通”表示貫通、了解的意思;“考”表示查找、審查的意思。所以,通考指的是對某一方面知識或問題進行全面的了解、審查和研究。

《文獻通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朝著名的文獻學家和史學家劉知幾。他以他所編輯的《四庫全書》為基礎,完成了這部全面考察和研究文獻的巨著,後被稱為《文獻通考》。到了今天,《文獻通考》已經成為研究文獻學和曆史學的基本參考書。

對于繁體字的寫法,《文獻通考》可以寫為「文獻通考」。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文獻通考》中的字,有一些古體字的寫法:文可以寫作「文」或「︵文︶」,獻可以寫作「獻」或「猷」,通可以寫作「通」或「㛃」,考可以寫作「考」或「孝」。

以下是《文獻通考》在句子中的例句:

1. 研究者需要進行《文獻通考》,才能全面了解問題的本質。

2. 這本書是《文獻通考》的經典之作,被廣泛應用于學術研究中。

一些與《文獻通考》相關的組詞包括文獻學、文獻整理、文獻編纂等。

與《文獻通考》近義詞有文獻評估、文獻考證等,反義詞則沒有明顯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