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法隆寺的意思、法隆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法隆寺的解釋

日本現存最古的完整木結構建築。在奈良縣。建于公元607年。由東西兩院組成。西院由金堂(佛殿)、五重塔、大講堂和鐘樓等組成;東院由觀音殿、回廊、舍利殿、繪殿和傳法堂等組成。其布局、結構、形式受中國南北朝建築風格的影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法隆寺(Hōryū-ji)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位于奈良縣生駒郡斑鸠町,始建于公元607年(飛鳥時代),由聖德太子為祈求其父用明天皇病愈而發願建造。作為佛教寺院,其名稱意為“佛法興隆之寺”,是日本佛教法相宗的總本山。1993年,法隆寺作為“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築物”的核心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成為日本首個世界文化遺産。

核心釋義與權威解析

  1. 曆史地位與建築價值

    法隆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群之一,其西院伽藍的金堂、五重塔等核心建築建于公元7世紀後期至8世紀初,保留了飛鳥時代的建築特色,如雲形鬥拱、凸肚狀柱子等。其建築布局與樣式深受中國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影響,是研究東亞古代建築史的重要實物例證 。

  2. 文化内涵與宗教意義

    作為聖德太子推崇佛教的象征,法隆寺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如來等,寺内藏有國寶“玉蟲廚子”及大量飛鳥時代佛教藝術品。其“法隆寺式伽藍配置”(塔與金堂左右并置)展現了早期日本佛教寺院的獨特形制,體現了佛教東傳初期的宗教理念 。

  3. 世界遺産價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法隆寺為“标志着佛教傳入日本的宗教中心”,其建築群“展現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早期階段”,且木構技藝的保存狀态“為人類建築技術史提供了傑出範例” 。

  4. 現代保護與研究

    法隆寺由日本宮内廳管理,其文物修複遵循傳統“昭和修理”(1934-1955年)确立的“保存現狀與原有形制并重”原則,成為東亞木構建築保護的典範案例。相關學術研究由東京國立文化財研究所等機構持續開展 。


權威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法隆寺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完整木結構佛教寺廟,具有極高的曆史、建築與宗教價值。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1.基本概況

2.建築特色

3.文化與宗教意義

4.曆史影響

補充說明

需注意,提到法隆寺位于中國陝西,此為錯誤信息。法隆寺實際位于日本奈良,可能與其他中國寺廟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騃女癡男安于一隅懊憹曲飽掠北固山迸灑筆海不忙不暴參商之虞刺背石谷遞杯分化瓦解撫緝副妾高吭工娛療法鈎枝鼓彈固定資本後焰魂旛貨泉将軍令講制攪破較親恝情開外客艘寬饒賫賜靈秘臨職門杯嗫喋磐桓蓬間雀飄蓬斷梗欺忽情孽衾褥染舊作新騷掠上城聲樂申薦受任松苞田方贈鐵不得鐵刹痛撓襪褲衛道溫覺穩平忤氣閑歲骁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