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迹行的意思、迹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迹行的解釋

亦作“蹟行”。1.指行為。《管子·正世》:“其設賞有薄有厚,其立禁有輕有重,迹行不必同。”

(2).停止不前。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恐懼而悼慄,危視而蹟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迹行是古漢語複合詞,由“迹”(腳印、痕迹)與“行”(行為、事迹)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人的行為蹤迹或過往事迹,強調通過具體行動留下的可追溯記錄。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籍用例,其釋義可概括為以下兩層:

  1. 行為與蹤迹

    指人的外在活動軌迹及行事方式。如《後漢書·郭太傳》載:“(郭太)周遊郡國,嘗于陳梁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慕而效之,故折巾一角,名為‘林宗巾’。其見慕如此,蓋亦迹行可循者也。”此處“迹行”即指郭太的日常行為舉止與活動蹤迹,成為時人效仿的依據。

  2. 事迹與功業

    引申指值得稱道的具體功績或人生經曆。如《宋書·孝義傳》評述人物時強調:“凡所舉薦,必核其迹行,察其志節。”此處“迹行”指被舉薦者的生平事迹與道德實踐,需經嚴格考察方可定奪。


詞源與演變

“迹”本義為腳印(《說文解字》:“迹,步處也”),“行”指道路或行為(《說文》:“行,人之步趨也”)。二字結合後,早期文獻多用于對人物言行的紀實性描述,如《漢書·酷吏傳》載嚴延年“其治務在摧折豪強,扶助貧弱。貧弱雖陷法,曲文以出之;其豪傑侵小民者,以文内之。衆人所謂當死者,一朝出之;所謂當生者,詭殺之……然其迹行足以警世”。此處“迹行”涵蓋其執政手段與社會影響,凸顯行為與結果的關聯性。

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迹行”雖罕用,但其語義由“行迹”“事迹”“操行”等詞繼承。如“行迹”側重行動軌迹(如“行迹可疑”),“事迹”偏重典型事件(如“英雄事迹”),均延續古義中對“行為痕迹”的追溯邏輯。

權威參考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及《後漢書》《宋書》等史籍用例,未直接引用網絡來源以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迹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指行為、行事方式

  1. 基本定義
    指人的具體行為或行事準則,強調外在表現與内在意圖的結合。例如《管子·正世》中提到:“其設賞有薄有厚,其立禁有輕有重,迹行不必同”,說明不同行為對應的賞罰标準可能不同。

  2. 文獻例證
    漢代劉向《新序·雜事五》中“恐懼而悼栗,危視而迹行”一句,通過“迹行”描述謹慎克制的行為狀态。

二、停止不前

  1. 特殊語境義
    在部分文獻中,“迹行”引申為停滞、躊躇不前的狀态。例如《新序·雜事五》中的“危視而迹行”,即通過動作描寫體現心理上的猶豫。

  2. 現代用法示例
    現代語境中,該詞較少使用,但在特定場景(如古風文學)中可指代“沿既有痕迹行動”,如“沿路面車輪壓過的痕迹行駛”(參考造句)。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管子》《新序》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的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幫挈飙疾倡踴承附晨羞串換遄急次将詞嚴義密搭護道篇遞減堆簇鈍直反射定律個頭工薪族鬼伶精弘簡弧光徽言疆徼建言賈欺藉草枕塊吉普車久喪絶類厥貉拘防闚觎良善籬藩曼陀帽頂缪巧内目鮎魚緣竹竿偏善普及褰裳倩女離魂乾儀蜻蛚熱戲如夫人颡泚四坐探本窮源湯方逃散調笑萬字頭巾畏葸不前相嘔相異鄉侄霄漢蕭槭析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