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遠日暮”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指道路遙遠且太陽即将落山,比喻任務繁重但時間緊迫,強調在有限時間内需完成大量事務的困境。
出自戰國時期兵書《吳子·料敵》:
“六曰:道遠日暮,士衆勞懼,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意為:第六種情況是路途遙遠、天色已晚,士兵疲憊恐懼,饑餓卻未進食,隻能卸甲休息。)
該成語通過自然景象(路途+落日)隱喻現實壓力,常見于文學或論述性文本,能生動傳達緊迫感。例如:“改革已至關鍵期,道遠日暮,容不得半分懈怠。”
《道遠日暮》這個詞是一個成語,形容話語範圍遠且時間已晚的意思。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道 (辶/80) 遠 (辶/80) 日 (曰/4) 暮 (日/4,目/30,冖/14)。
段落3:來源:《道德經·第六十五章》中有一句:“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根據這句原文,“道”、“遠”、“日”、“暮”組合成了這個成語。
段落4:繁體:道遠日暮。
段落5:在古時候,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并未改變。
段落6:例句:他的講話内容已經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聽之賞之,越發覺得《道遠日暮》。
段落7:組詞:道徑遠、道不拾遺、道聽途說。
段落8:近義詞:言之鑿鑿、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段落9:反義詞:言之不鑿、言之不詳、言之不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