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凄斷的意思、凄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凄斷的解釋

謂極其凄涼或傷心。 北周 庾信 《夜聽搗衣》詩:“風流響和韻,哀怨聲悽斷。”《南史·王神念傳》:“﹝ 楊白花 ﹞改名 華 ,來降。 胡太後 追思不已,為作《楊白花歌辭》,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蹄歌之,聲甚悽斷。” 宋 劉過 《念奴嬌·七夕》詞:“老懷悽斷,夜涼知共誰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夜聞白楊蕭蕭,聲如濤湧。夜闌秉燭,方復悽斷。”


猶凄絕。 宋 蘇舜欽 《尹子漸哀辭》序:“與之劇飲,則必作《薤露》長歌,舉音凄斷,坐中不忍聞。” 金 元好問 《洛陽古城晞陽門早出》詩:“微吟訴行役,凄斷不成章。”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字字凄斷,卻渾雅不激烈。”


猶凄絕。 宋 晏幾道 《浣溪沙》詞:“午醉西橋夕未醒,雨花凄斷不堪聽,歸時應減鬢邊青。” 宋 毛滂 《燭影搖紅·送會宗》詞:“老景蕭條,送君歸去添凄斷。贈君明月滿前溪,直到 西湖 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凄斷"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由兩個語素共同構成。"凄"作為核心語素,本義指寒冷,《說文解字》釋為"雲雨起也",後引申出凄涼、悲傷的情感色彩(《漢語大詞典》第8卷,商務印書館)。"斷"則表示中斷、斷絕,二字組合後形成新的意象。

在古漢語語境中,"凄斷"多用于描摹聲音的斷續哀婉,尤指具有悲怆特質的聲音形象。唐代杜甫《秋日夔府詠懷》中"猿嘯時凄斷,風濤暮寂寥"的用例,生動展現了這個詞語通過聽覺感知傳遞的凄涼意境(《全唐詩》卷二百三十)。這種用法在唐宋詩詞中形成固定搭配模式,常與"風""笛""砧"等意象組合,構建出蕭瑟蒼涼的意境空間。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雖不常見,但作為曆史語彙仍具研究價值。相較于單音詞"凄","凄斷"通過雙音節構詞強化了情感表達的層次性;相較于近義詞"凄厲","凄斷"更側重聲音的斷續特征與心理感知的斷裂感(《古漢語詞彙學導論》,中華書局)。在文學創作中,恰當使用該詞能增強文本的古典韻味與情感張力。

網絡擴展解釋

“凄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ī duàn,主要用于形容極度凄涼、悲痛的情感狀态,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3.文學表現

4.現代用法

“凄斷”通過“凄”(凄涼)與“斷”(斷絕、極緻)的組合,将哀傷情緒推向頂點,是古典文學中刻畫悲情的典型詞彙。如需更全面的例證,可參考古籍《南史》或宋代婉約派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波紋差吏焯煇差稅黛漪玷渎典實彫散東華真人方社剛日光貎古律國忌寒煖蚶鲊黑煙黃帶子會酒疆土檢屍較捷诘抗積善成德九居舉子卡車铠鑐烤爐寬和料然利貞馬屁精内法手牛唇平添前阃琴工窮匮讓表散轶鳝羹勺飲蛇解生執詩錦士氓時望所歸私文蘇木條盆帖子通辯蛙皷往世穩靜五美五正翔麟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