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成德的意思、積善成德的詳細解釋
積善成德的解釋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詞語分解
- 積善的解釋 長期做好事;積德積善之家詳細解釋累積善行。《易·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漢書·董仲舒傳》:“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後漢書·鄧寇傳》:“功成身退,讓國遜位
- 成德的解釋 .盛德。《易·乾》:“君子以成德為行。”《左傳·成公十三年》:“不穀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 唐 韓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胡良公墓神道碑》:“年幾八十,堅悍不衰,事可傳載,可謂成德。”
網絡擴展解釋
“積善成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長期積累善行,最終形成高尚的品德。以下是詳細解釋:
1.出處與字面含義
- 出處:出自《荀子·勸學》中的名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 字面解釋:
- “積善”:積累善行或善事;
- “成德”:形成高尚的品德。
整體意為通過持續行善,最終達到品德升華的境界。
2.深層内涵
- 強調積累的過程:荀子以“積土成山”“積水成淵”類比,說明善行需長期堅持,量變引發質變。
- 精神境界的提升:最終不僅形成品德,還能達到“神明自得”(智慧通達)和“聖心備焉”(聖人的精神高度)。
3.現實意義
- 品德塑造:日常生活中的小善舉(如助人、尊老愛幼)積累起來,能潛移默化地完善人格。
- 社會影響:倡導通過個人善行傳遞正向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
4.用法與示例
- 用法:多用于勸誡或褒揚,強調行善的長期性。
- 例句:
“他從小踐行積善成德的理念,堅持公益數十年,深受敬重。”
5.相關概念
- 近義詞:行善積德、積德累仁(均強調善行積累)。
- 反義詞:作惡多端、無惡不作(指持續行惡)。
總結來看,“積善成德”既是個人修身的哲學,也是中華文化中倡導的道德實踐路徑。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積善成德
《積善成德》這個詞源自《論語·陽貨》中的一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人不知而不愠”一句表達了一個人在做善事時,不為别人知曉而産生不滿。而“不亦君子乎”則強調做善事的人是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因此,人們總結出了“積善成德”的名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積善成德》這個詞的部首是禾,拆分後的筆畫是11畫。
繁體字:
《積善成德》這個詞的繁體字為「積善成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積善成德》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形式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基本上,其漢字寫法仍然遵循着原則并能清晰表達詞義。
例句:
1. 善良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礎,隻有不斷積累善行,才能成就高尚的品德。
2. 做好事不為名利,隻是默默積累,最終會形成一種人格魅力。
3. 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每天積累一些善行,從而成就更高的道德境界。
組詞:
積德、成德、積善、善行、德行。
近義詞: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積德行善、行善積德、德高望重。
反義詞:
為惡成罪、作惡多端、惡行滔天、品德敗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